“莲花能观赏、能鲜吃,莲子可以煲汤、煮粥、做莲蓉月饼,莲叶、莲心泡茶清热又去火,藕粉开胃助消化,就连加工莲子剩下的莲壳,也能拿来种蘑菇……”
3月29日晚,湘潭县花石镇镇长马勇根在他办公室里,刚把“风尘仆仆”赶来的记者“安顿”下,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湘莲别名寸三莲,因三颗莲子相连长一寸而得名。由于盛产湘莲,湘潭市别称“莲城”,湘潭县又叫“莲乡”;花石镇以其全国莲子集散中心的地位,号称“天下莲都”。
花石镇不到10万的常住人口,有接近3万人从事湘莲产业。湘莲,早已与花石人融为一体。
2019年至今,湖南已推出15个花石这样的省级特色农业小镇。尽管经受疫情考验,去年全省农业特色小镇特色产业仍逆势上扬,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90亿元。
“莲二代”的挑战
和亿莲业是一家集湘莲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公司,去年线上销售表现突出。“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到3000多份订单,光是来收发快递的业务员就有十来个。”公司负责人童纲告诉记者。
作为“莲二代”,童纲和妻子胡伟娟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手工剥莲换零花钱的经历:“剥100颗莲子,可以赚两分钱。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赚学费的。”童纲说。在这对“莲商”夫妻看来,他们对湘莲的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
对这些人到中年的“莲二代”来说,面临着如何利用电商助力传统湘莲商贸的挑战。
“单靠吆喝肯定不行,必须得发掘湘莲文化,通过文化带动产业。”童纲最近正在和湖南一家动漫公司合作,制作国内首部“莲文化”主题原创动画。“通过打造具有辨识度的IP,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
去年,和亿莲业1.2亿元的总销售额中,电商渠道占了2000万元。而另一家名叫做“老农派”的公司,去年线上销售额超过了3000万元。这家公司请来4名主播16小时不间断直播带货,日均订单量超过6000份。
对童纲来说,公司目前最大的短板是“缺少好的运营人才”。“优秀人才都在城市,多掏钱不一定请得来,请来了也很难留得住。”
“三年计划”
“散、乱、小,离真正实现规模化还有一定时间和距离。”良源食品公司负责人胡培源毫不讳言传统湘莲商贸模式的局限性。
胡培源的手下聚集了25名同龄人,平均年龄约30岁。这支“青年军”已不满足于“前店后厂”的传统湘莲商贸模式,开始把视野投向更开阔的地方。
公司8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加工厂年底将完成智能化改造,年生产规模达3万吨。其中3000平方米的厂房,将用作以后的湘莲深加工和新品研发。
“我们想尽快入驻正在建设中的‘湘莲小镇’。”胡培源说。这个看起来颇为精干的95后,特地将自己办公室的一面墙做成了落地窗。一眼望去,公司借助当地政府惠农补贴的东风成功流转的近2000亩荷田尽收眼底。
胡培源计划拿出其中一部分荷田,改造成“千荷园”。“种上600多种、1000多朵珍稀荷花品种,吸引游客来观光打卡。”去年,这家公司打造的3000亩湘莲采摘园,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次,光门票收入就有12万元。
这个“千荷园”被纳入了良源食品公司的“三年计划”。一起被纳入的,还有开拓荷花的盆景市场,与大学、研究院改良寸三莲品种等。
三产融合
“今年销路好,价也涨了。”说起今年的湘莲销售行情,马勇根一脸兴奋。
去年,这位接地气的镇长曾做过一回带货主播:在一片荷田里,他顶着一只草帽为寸三莲代言。
“湘莲”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马勇根看来,能否吃“透”湘莲,让湘莲产业开枝散叶、枝繁叶茂,是花石实现富民强镇的关键。
农忙时下田种莲,旅游旺季上岸卖荷花莲蓬,销售旺季做莲子加工贸易。如今,越来越多的花石老百姓,把日子融进了“莲生活”。
去年一年,单湘莲种植这一项,花石镇就实现产值1.2亿元,为莲农增收600万元。花石镇培育、引进的11家湘莲行业规模企业,年产值超过27亿元。
和湖南很多农业特色小镇一样,花石正在端出一桌“全莲宴”。
依托当地的十八罗汉山等人文历史古迹、万亩荷花基地、湘莲文化展馆等旅游景点,以及“荷花节”“莲乡大舞台”等节会活动,花石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集园区、商区、景区、农家于一身的商文旅综合体。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刘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