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湘潭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与基层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义无反顾地冲在疫情防控前线。在这些志愿者中,活跃着湘潭大学师生的身影,他们在学校、社区、方舱点,科学有序地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8月3日,湘潭大学开展“发挥青春力量,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主题的疫情志愿者招募活动,共招募校内外师生志愿者近300人。志愿者主要由在校师生和返乡学子组成,并以校内、校外划分,分别组建了青年突击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青年突击队由校园疫情防控志愿者、湘大方舱志愿者、社区防疫志愿者三部分组成,他们经过校团委组织的线上志愿者安全培训后,在湘潭大学防疫办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各项志愿服务。
时值炎炎夏日,持续高温天气为志愿者们带来了各种烦恼,但志愿者们并没有气馁,坚持了下来。“在湘潭大学学校教学区、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区域,校内疫情防控志愿者设置卡点,负责体温检测、健康码确认、异常人员信息登记、自习室巡逻等。”信用风险管理学院志愿者李芹说道,“防疫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一想到自己是防疫志愿者的一员,成为保护千千万万个生命中的一份子,我感到十分自豪。”
自8月4日起,湘潭大学体育馆设为新冠肺炎核酸检测方舱采样点。由湘潭大学师生、雨湖区志愿者组成的湘潭大学方舱志愿者队伍,在团市委的统一安排下,协助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湘潭市中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做好健康码排查、人员分流等工作。
社区防疫志愿者则就近在本地社区开展相关工作。8月2日至3日,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信用风险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兴湘学院的6名在校学生主动协助湘大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疫苗接种情况排查工作。志愿者们一丝不苟,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确认了湘大教师公寓内246户近500人的疫苗接种情况,并为他们提供预约接种等服务。
8月5日,湘潭大学34名志愿者响应雨湖区要求,与其他志愿者一道,经电话摸排,共确认了云塘街道9000余名居民的健康码、核酸检测报告、疫苗接种等有关情况。“在4个小时的共同工作中,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很自豪能参与疫情防控,展现湘潭大学学子的担当”, 2019级历史学1班的杨振宁说道。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坚持安全第一和就近就便原则,由“返家乡”志愿者与“三下乡”志愿服务团队组成。8月1日晚,商学院赴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共15人,协助慈利县白龙村进行疫情防控摸排和道路交通管理。志愿者们晚上坚守岗位到12点,8月2日又继续顶着烈日,认真登记人员信息、检查证明、测量体温、记录车牌号码、提醒过往群众佩戴口罩减少出行等工作。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张润鲁、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王培铠等湘大学子积极参与各自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信息排查、宣传防疫知识、卫生整治等志愿工作。
“您好,请靠边停车,请出示健康码。”“请配合测量一下体温!” 8月6日,根据湘潭市委统一部署,湘潭大学迅速抽调12名青年教职工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赶赴学校联点共建社区和平街道吉利社区。炎炎烈日下,湘潭大学教职工严守工作纪律,与社区人员一同作息,扫码、测温、登记,一遍遍耐心地进行着志愿服务工作。大家纷纷表示:“作为青年党员,就要勇于担当,扛起防控责任,展现湘潭 大学青年党员风采,团结协作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伏清教授积极投入到抗疫志愿服务中去,在长郡湘潭高新实验小学方舱点以及湖湘学校方舱点协助健康码排查、人员分流等人员管理工作。由于核酸检测人流量大,天气炎热还要穿防护服,几乎没有替换和休息,李伏清的防护服已被汗水湿透,嗓子也已干哑。但李伏清一直坚持下来,从8月4日开始,已连续奋战了5天。
在被人问及值不值得时,李伏清说:“这个岗位只是个普通的防御岗,相比那些冲锋在前的一线医务人员,这又算什么?我是个‘老’共产党员了,同心同德同担当,胜利才在望!”
李伏清在朋友圈表示出“明天继续”的决心,继续在抗疫一线挥洒汗水。而像李伏清一样,“红马甲”中的湘潭大学师生身影,依然活跃在校园内外。
来源:湘潭大学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