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5岁的他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年的你在做什么呢?

来源:综合整理自共产党员网、求是网、新湘评论、党史博采等 编辑:杨莉莎 2022-05-18 15:11:2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5岁的你,在做什么?#这是近期微博上非常火的一个话题,有人留言,存了点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想出去看看;有人留言,刚考上博士,开始钻研自己喜欢的领域;有人留言,处于创业前期,确实有点艰难,但还能坚持······

25岁,是满腔热血的青年时代,是确立目标,为之奋斗的年纪。正如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所说,我们发现,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当代青年的主流观点,仍然是他们相信成功主要靠个人努力奋斗才能够得来。

翻阅党的历史,120年前出生的这个青年,25岁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入党介绍人,他立志为振兴中华、拯救民族而奋斗,26岁就义时,留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的感人诗篇。他,是罗亦农。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罗亦农诞辰120周年,我们回顾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更能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是始终保持青春特质的党,是永远值得青年人信赖和追随的党。

罗亦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卓越的领导人,他参与领导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一次壮举,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令人瞩目的光辉篇章。1928年4月,罗亦农在上海被捕并英勇就义,成为第一位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是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位。由于过早牺牲,使得今天不少人对于罗亦农比较陌生。

刘少奇的入党介绍人

罗亦农,1902年出生于湖南湘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17岁的罗亦农不顾父母反对,毅然离开家乡,来到向往已久的上海,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他在法租界的一家小报馆,谋到了一份校对的工作。这不仅解决了食宿问题,而且业余时间还可以阅读报馆里的各种书刊。

《新青年》杂志,如同启蒙的火炬,将马克思主义的曙光照进罗亦农的心里。陈独秀,成为他敬仰的偶像。经过多方打听,罗亦农终于得知陈独秀在上海的住址,于是,他登门拜访了中国思想界的这颗明星。

陈独秀与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了培养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干部,为赴苏留学做各方面准备,他们创办了外国语学社。

当时,中共上海早期党组织,分批选派革命青年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罗亦农凭借突出的表现,成为了首批入选的学生。

莫斯科,是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学员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更大大扩展了观察和思考的政治视野。

由于学习认真,刻苦钻研,罗亦农的俄语水平突飞猛进。很快,他便能直接听懂教师的讲课,并流畅阅读俄文书刊了。新发表的列宁著作,他拿到手就能口译成中文,讲解给同学们听。于是,罗亦农的寝室,成了中国学员解决学习疑难的第二课堂,课余时总是挤满了人。

图片

罗亦农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时的合影。

1921年的冬天,罗亦农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由于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很高,他被推选为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并介绍刘少奇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党校校长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大革命风起云涌。中共中央急需大量能负责指导、独当一面的骨干回国工作。接到命令的罗亦农,立即踏上归途,投入火热的战斗。

1925年10月,罗亦农从广东北上,出席党的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会后,李大钊专门找到了罗亦农。

李大钊非常赏识这位从苏俄学成归来、能力非凡的青年。他真诚地希望罗亦农能够留京,主持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党校北方区委党校工作,并担任首任校长。罗亦农爽快地答应了。

开学后的第二天,罗亦农就住进学校,与学员们共同学习生活。他的课,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又激情澎湃,很受学生欢迎。

罗亦农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他废寝忘食,全力以赴,热烈地播撒着革命火种。在这方秘密的小天地里,他急切地希望把在苏俄所学到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青年党员。

由于北京的政治环境日趋恶化,北方区委党校没有能按原计划长期办下去。这期党校办了仅三个月,时间虽短,收效却很大,为全国特别是为北方区培养了一批得力干部。罗亦农的理论水平和杰出的组织才能,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1925年底,罗亦农来到上海后,秘密举办训练班,培训骨干一百余人,并迅速恢复、扩大党组织,为革命积聚力量。

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上海工人两次举行武装起义,均未成功。但罗亦农没有气馁。在他的鼓舞和带动下,同志们的情绪再一次被点燃。

图片

1927年3月23日召开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第一次执行委员常务会议时合影。前排右四为罗亦农。

1927年3月21日,罗亦农发布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命令。

中午12时,黄浦江上轮船和各工厂汽笛齐鸣。上海80万工人开始总罢工。电车停驶、轮船抛锚、商店关门、学校罢课。下午1时,总罢工转为武装起义。工人纠察队向反动军阀的各个据点发起了猛攻。

第二天下午6 时,闸北火车站据点被工人武装成功攻克。

至此,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了完全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杀戮共产党员和工人纠察队。仅三天,就有300多人被杀,10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危机之中,罗亦农奉命调离上海。他的名字,从此登上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死亡名单。

1927年底,罗亦农不顾危险,再一次回到上海。由于叛徒的出卖,罗亦农不幸被捕。面对酷刑审问,他坚决不透露党的任何机密。

1928年4月21日,在敌人的重兵押解下,26岁的罗亦农从容自若,步入刑场。面对枪口,他目光坚定,毫不畏惧,慷慨就义。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罗亦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罗亦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英名永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史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25岁的你,我,他,理应向革命先辈学习,胸怀远大理想,自觉担当尽责,矢志不渝奋斗,把青春献给党和人民,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崭新篇章。

来源:综合整理自共产党员网、求是网、新湘评论、党史博采等

编辑:杨莉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