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小南京”到“新湘潭” ——潭商养“城”记

来源:湘潭日报 作者:谭涛 朱钰蓉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2022-09-02 09:06:46
时刻新闻
—分享—

“来百工则财用足”。在“农本商末”的封建社会,敢为人先的湘潭人却异常重视工商业发展,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将湘潭发展成 “金湘潭”“天下第一壮县”,这不可不谓“商业奇迹”。

传世十八总,再造新湘潭。穿越历史的回响,面对新的使命任务,湘潭人振臂高呼,吹响了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湘潭的嘹亮号角。

从“小南京”到“金湘潭”

湘潭在唐代置县,但是真正发展壮大起来是在明朝,至清末到达巅峰。明代县志记载:“沿江以上十余里,自前明号为小南京。依水列肆,不可以郛,前湘后湖,形势比于夏口。”也就是这个时期,湘潭大兴土木,有了自己的城池、楼阁、宝塔……

时间来到清朝中晚期,湘潭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湖南巡抚王国栋在奏折里曾这样向雍正皇帝描述湘潭:“道经长沙所属之湘潭县,见千艘云集,四方商贾辐辏,数里市镇,堆积货物,懋迁有无,居民栉比。” 湘潭历史文化研究者尹铁凡向我们描述,湘潭商业精华汇聚在城外总市,街道为河街、正街、后街,依次分布了九总至十九总,商业街繁华的时候商客如流,人肩相接;挑运商货的脚夫、轿夫要拨开人群,奋力前行;逛商铺的人流密集,以致无处下脚,经营商铺的店主因生意忙碌顾不上吃饭。

湘潭的工商业更是蜚声遐迩。湘潭不仅是省际日用百货、竹木、槟榔、鱼苗中心市场,也是全国性的米市、药都和最富有影响力的茶叶、猪鬃市场。也正是清朝,湘潭完成从“小南京”到“金湘潭”的蜕变,用自己的名字站在了历史舞台中央,发展成为“天下第一壮县”。有史料记载,1915年,当时全国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共43个,湘潭以30万城市人口排湖南第一,全国21位;而当时的长沙人口为25万,排湖南第二。

从“商帮”到“潭商”

湘潭由水而生,因商而富,这是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解读,其中的“人和”更是对当代湘潭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商帮是明清传统商业体系,其在湘潭的形成、发展和壮大,体现出一帮到多帮、外埠商帮拉动本帮形成的‘引入—孵化—升级’逻辑。”尹铁凡表示,根据现存资料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湘潭是晋商、徽商、山右商帮交易量中仅次于扬州、汉口的城市,其地位远高于省内其他城市。湘潭作为湖南区域市场的最高层,正是通过商帮与其他区域市场的联系,发挥传递信息、调配资源、运输转口的重要功能。

“金湘潭”的发展既饱含了商人群像对湘潭工商业和城市的塑造,也掺进了商人巨贾的私人情感。明万历时,湘潭境内的西大步桥和流水桥临江一线,常年饱受水患,城墙和房屋受到极大损害。为此,盐商王相捐银1200两,建起了400尺长、30尺高、30尺宽的石砌半边街,这才解除了县城水患。

这样的故事和情感如今依旧随处可见。湘乡人赵波,回乡投资办厂,公司不仅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就业岗位、贡献了税收,更大大提升了湘潭同类产品的创新能力,其公司生产的锂电负极材料、人造金刚石碳源粉、高纯/超高纯碳材料等系列碳基材料产品,纯度可高达99.999%以上,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

“湘潭女婿”杨杰,在湘潭综保区打造了自己的“玩具王国”桑尼森迪,公司生产的食品级玩具远销欧美国家,全国有几十家大型工厂为该企业做配套产品,其产品销量更是成为行业世界第二,成为湘潭开放型经济的代表。截至目前,桑尼森迪已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湖南省专新特新企业”“湖南省制造强省企业”等荣誉称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晚清时期,有湘潭商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只船每天可以带来养活100个人的利润,那么一千条就可以养活十万人。朴素的话语却饱含商人对人与社会的关怀,这与现代企业家的精神不谋而合。当前,我市聚焦全力打造“四区一地一圈一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更离不开千万个潭商的敢为人先的开拓进取。

千年十八总,再造新湘潭。目前,我市已经明确将聚焦打造国家重要智能制造集聚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进培养科创人才,打造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

湘潭的未来可期,潭商也大有可为。

来源:湘潭日报

作者:谭涛 朱钰蓉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