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1月17日讯(湘潭分站记者 凌雨晴)11月17日下午,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媒体见面会召开,湘潭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黄韧,湘潭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蒋立军详细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湘潭经开区作为湘潭市汽车产业集群的主阵地,目前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如何?
湘潭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黄韧:湘潭经开区经历十余年发展,在“百亿企业”吉利汽车引领下,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围绕汽车产业“微笑曲线”高端价值链,以吉利汽车、舍弗勒、华研实验室、长株潭F2国际赛车文化产业园等项目为载体,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集群。
--在制造端,吉利汽车湘潭基地是湖南省产能最大汽车制造基地;德国舍弗勒、埃贝赫、加拿大麦格纳、法国佛吉亚、墨西哥克康、延锋安道拓等世界500强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70余家集聚园区;桑顿新能源着力发展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车核心工艺,打造汽车新能源全产业链的行业领军企业。
--在研发、知识产权及教育培训端,湘潭经开区与上海交大合建华研实验室,打造“中国版贝尔实验室”,为全国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及新能源动力等配套企业提供研发、创新服务;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领衔的院士工作站,发力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用新材料等行业尖端科技研发;吉利职院、舍弗勒培训中心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在汽车后市场端,奔驰、路虎等汽车品牌服务企业30余家入驻,湘潭80%的4S店聚集于此;这里有汽车检验检测平台、驾考驾管等服务配套;建设中的长株潭F2国际赛车文化产业园涵盖了汽车主题公园、汽车博物馆、二手车交易市场、汽车俱乐部、汽车餐饮娱乐休闲馆等主题休闲、生活配套设施。
可以说,湘潭经开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已经“微笑”了!
记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以来湘潭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湘潭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黄韧:今年年初,湘潭经开区提出要着力推进汽车之城、活力之城、智慧之城和开放之城建设。2017年1-10月,湘潭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完成产值296.8亿元,增长31%。吉利汽车、桑顿新能源等28家企业产值过亿元。
新时代新目标,湘潭经开区将“三措并举”:一是强龙头、抓配套;二是抓建设、促投产;三是抓招商、强后劲。力争到“十三五”末,把湘潭经开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千亿产业,把湘潭经开区建设成为全国所有园区中汽车产业最具特色的工业园区!
记者:湘潭市汽车产业近年来发展亮点纷呈,像吉利扎根湘潭,九华基地产能不断扩大,并跻身湖南省“百亿级”企业行列,请您简单跟我们介绍一下湘潭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在哪些方面发展的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
湘潭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蒋立军:湘潭市汽车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湖南省汽车产业中的重要构成。2016年,湘潭市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300亿元,“汽车产业千亿计划”正在蹄疾步稳地往前推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湘潭市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条。现有以乘用车、商用车及专用车整车生产为主的吉利汽车、江南众泰、恒润高科、高翔重工等重点企业;有特色鲜明的吉盛国际、屹丰汽车等配套零部件企业;有技术优势明显的桑顿新能源、湘电莱特、沃森电气、银河新能源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时,湘潭已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基础。整车方面,吉利汽车规划在湘潭经开区建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甲醇燃料汽车生产线,恒润高科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零部件方面,新能源汽车“三电”关键技术企业在湘潭已形成一定规模,以锂电池研发、制造和回收为主的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产值达到50亿元;湘电莱特、沃森电气等电机电控企业亦有扎实的技术基础。
湘潭市汽车产业虽得到迅速发展,但从全国汽车产业布局看,湘潭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存在规模整车企业偏少、核心零部件企业偏少且创新能力不足、制造服务业能力薄弱等问题。湘潭吉利近年来发展迅速,对本地汽车产业的带动与拉升效应明显,但千亿产业的规划落实需要更多的规模整车企业引领。从产品结构来看,湘潭市目前的零部件企业多为劳动密集、低盈利率企业,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并且缺乏汽车电子、底盘等核心零部件企业。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湘潭市汽车产业目前基本以制造为主,产业链中相关服务能力不够完善,设计研发、测试验证、商贸物流、金融拓展和文化休闲等都有待提升。
记者:湘潭市为推进汽车产业发展,将推出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
湘潭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蒋立军:汽车产业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支撑湘潭工业经济增长的重点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扶持壮大汽车产业发展,实现打造“千亿产业”目标,湘潭市推出了《湘潭市汽车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决心用五年时间,到2021年,实现湘潭市汽车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在全省占比达到30%;形成5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15万辆;实现零部件产值达到500亿元;汽车产业中服务业比重增至8%;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利润率增长30%;新增10个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工程、检测)中心;新增国家发明专利500项;整车生产企业本地配套率达到50%,其中新能源汽车本地配套率达到60%。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1.优化产业布局。湘潭经开区主要发展以整车生产企业为主、零部件生产、汽车贸易与服务集成的全产业链;湘潭高新区主要发展以车身冲压件、电机、电控系统、充电桩、汽车模具、三元催化器、特种轮胎、锂电池等为代表的零部件产业;湘潭县主要发展以火花塞电极材料、曲轴、电机等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湘乡市主要发展农用运输车和电机、低速电动车、纯电动旅游观光车等的生产;韶山市主要发展专用车整车和以汽车刹车片、电池负极材料、锂电池为主要产品的特色零部件产业。
2.明确主要任务。首先是加强整车企业的引进,引进1-2家具有较强实力的整车企业。同时,做大做强零部件企业,引进或培育3-5家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和大型零部件产业集团。此外,完善汽车全产业链,加快发展汽车设计、检测、休闲、文化、贸易、金融、物流、会展等汽车服务行业。重点引进1-2家具备先进整车、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研发能力的设计公司;完善属地的整车及零部件验证、检测与检验能力,引进1家整车测试企业;加速汽车休闲与文化产业园建设。
3.强化保障措施。一是细化并落实主体责任及激励机制;二是统筹资源,充分发挥政策、资金、土地效能,优化政务服务,落实惠企政策,并设立千亿汽车产业专项发展基金对重点项目和企业进行扶持;三是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停车场、企业孵化厂房、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创建国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四是营造良好的人才吸引与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打造坚实的智力基础。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凌雨晴
编辑:黄滔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