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盘点2018】韶山:红色热土谱新篇
2019-01-25 10:59:03 字号:

【盘点2018】韶山:红色热土谱新篇

微信图片_20190125101032.jpg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贺凌云 肖燕 记者 凌雨晴 摄影 莫正德 湘潭报道

这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生活着勤劳奋进的人民。2018年,12万韶山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党建领航工程”为统领,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用实干打造了一座生态秀美、产业兴旺、功能完善、宜居宜游的幸福之城。

经济实力稳增长

几十台数控机床高速运转,200余名工人忙碌地穿梭其间……走进韶山高新区恒欣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扑面而来。“我们的产品走出了国门,销往越南、印尼等国家。现在,每天乘坐‘恒欣’牌‘猴车’的矿工超过100万人次,相当于在地面有600多列火车在运行!”该公司董事长肖公平介绍,目前已出厂煤矿架空乘人装置(俗称“猴车”)1500多台,运行长度达1400多公里。

“争做民营企业家的‘贴心人’,全过程、全方位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精准化服务。”韶山市委书记杨晓军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对各职能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韶山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狠抓科技创新,一项项惠企政策“精准落地”,一批批在韶企业“茁壮成长”,激发了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对韶山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60%,全市民营企业税收占比超60%

民营企业的强大,民营经济的繁荣,是韶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集中体现。2018年,韶山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0%;完成财政总收入7.31亿元、增长9.3%,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73.4%;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8%,经济发展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2018年,韶山共实施重点项目67个,开竣工项目50个,完成项目投资103.37亿元,旅游主干道及两厢提质改造全线贯通,“最忆韶山冲”文化旅游综合体、平里村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稳步推进。坚持精准招商,成功签约项目52个、合同引资120.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引进了环嘉、华润、绿地等3个“国内500强”企业。“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深入开展,成立了广东省湖南韶山商会、北京市湘潭企业商会韶山分会。加强项目要素保障,“政银企”对接会签约企业13家,履约金额14.4亿元,争取增减挂钩项目指标486亩,完成征地1188亩,房屋拆迁8.6万平方米。

微信图片_20190125101046.jpg

红色旅游迸活力

灰瓦、白墙、红窗,走进韶山乡黄田村,一栋栋江南风格的民居格外引人注目。2015年,黄田村民居进行了一番改造,并打造“德孝文化”,一时间,黄田村美丽乡村建设和德孝文化声名远播,吸引了不少省内外学生团队纷纷前来,做农活、说农家话、倾听红色故事,开展研学旅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质朴的田园生活。

如今,在韶山,像黄田村这样的研学旅游基地不断发展壮大起来,韶山旅游已逐步从单一走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2018年,韶山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教育培训和研学旅游,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韶山市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拓展研学旅行市场,推进毛泽东“求学”“求索”之路等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现场教学点和拓展体验基地。

“韶山的七日无理由退货和先行赔付制度,让我们游客免除了消费后顾之忧,更是擦亮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张名片。”在毛泽东广场,山东游客李先生点赞韶山这一贴心服务游客的举措。

乡村振兴显成效

一座座整齐划一的民居焕发新颜,一条条整洁的村道穿梭其间,路边绿树相映,池塘波光潋滟,田间连片的大棚在这个冬日中昭示着丰收……乡村振兴,韶山已初显成效。在韶河现代农业示范园金景丰葡萄基地,间种的草莓已开花。“34月份便可采摘。”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已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解决当地农民就业400余人。

而这,只是韶山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2018年,韶山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成立了韶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党工委和管委会。银田、韶河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初具规模,金景丰葡萄园、华润五丰等11个项目加快推进,稻梦田园、稻花鱼等5个项目投产达效,韶峰创意示范园落户黄田村。全市新增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11家,4家专业合作社成为全国示范,清溪镇供销合作社获评全国标杆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5家,龙头企业带动1.5万农户增收致富。

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民居整治、环境整治、清新空气、清洁水源、清理垃圾“一革二整三清”行动,韶山加快全域美丽和村落景区化建设。全市33个行政村有29个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创建村,共建成42个美丽屋场,打造了3个美丽集镇,涌现了狮山牛栏塘、韶润宏昌阁等33个示范性美丽屋场。

“去年试种了两亩多地香菇,获利10余万元。”三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邹海蛟说,得益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他获得了专业种植技术,今年扩种香菇基地,还栽种了赤松茸,两项共计30余亩。韶山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工作体系。2018年,韶山组织实施现代农业新农民培训工程1000人,包括科技示范户培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农资经营户法律法规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早稻机插秧、植保无人机技术推广培训等。

“我们推进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让农民生活更富裕、更美好。”韶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唐杰表示。

微信图片_20190125101039.jpg

民生福祉惠百姓

“非常感谢村上为我提供了一个这样好的工作岗位,我在基地上做事,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还包吃包住呢。”在银田镇银田村的扶贫产业基地上,正在做事的村民刘必武高兴地说。

刘必武今年51岁,是该村建新组建档立卡贫困户。18年前一场车祸导致其身体残疾,不能从事重力劳动,没有收入来源,家庭生活贫困。村负责人让他在基地上当门卫、浇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

2018年,韶山市产业扶贫全面开花。银田镇把发展特色种植业富硒菌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将扶贫产业基地利润的30%用于村上无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分红和兜底保障。清溪镇与韶山金景丰农业有限公司共建清溪镇扶贫基地,积极探索“基金+基地+就业+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新模式。杨林乡创新委托帮扶模式,将扶持资金委托给三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构建契约模式,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实现了贫困户与扶贫主体的共赢……产业扶贫让全市80%以上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增收,韶山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韶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2018年,韶山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79.8%。脱贫攻坚持续发力。开展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投入专项财政资金1085.4万元。援建特困户住房15户。教育扶贫确保了贫困学生零失学、零辍学,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率先推进敬老院“公建民营”,成为全省首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14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50万元。住有所居更有保障,完成危房改造101户,实施棚户区改造1394户。健康韶山加快实施,率先在全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在着力稳脱贫、增福祉的同时,切实解决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舒适、美丽、安全、文明的生活环境,也是关系民生的重要课题。韶山市2018年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68个,完成28家规模养殖场排污改造,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农村污水处理站5座,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县级公安民意调查位列全省第一,被评为“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韶山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社会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居宜游城市如丹凤朝阳,在蓝天碧水间焕发出勃勃生机。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凌雨晴 何凌云 肖燕

编辑:曹利敏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