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潭县抢救性记录石鼓木偶戏 不让“非遗”留遗憾
2019-04-21 14:55:38 字号:

湘潭县抢救性记录石鼓木偶戏 不让“非遗”留遗憾

0ea18e9d-d78a6-985abbcb0ba4b.jpg

艺人们在精心准备演出木偶。

21e5880c-abe1-408aaf-28f1aedd9c28.jpg

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着观众。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然而,我县市级非遗名录“石鼓木偶戏”濒临失传。近日,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负责人带队组织专业录制人员进行抢救性保护记录,为后人传承、研究、利用“石鼓木偶戏”留下宝贵资料。

“石鼓木偶戏”源于衡山派,最鼎盛时期是80年代,以莫菊芳、陈本初为首组建了青山木偶艺术剧团。“倾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山河。”石鼓木偶戏表演在一个由竹木搭架、红绸围台的4平方米的舞台内完成。艺人举着木偶在一人高的帷幕内来回踱步,又称“举偶”。它的表演动作虚实结合,一方面有虚拟的,如开门、关窗、趟马等;另一方面有写实的,如捋胡须、作揖、对打等表演。木偶本身无脚,石鼓老艺人创造性地将打脚的表演技巧融入表演之中,使木偶就像从故事里走出的真实人物,有感情、有思想。

传统木偶戏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奇、神话故事。所演人物忠奸、善恶分明,在信息缺乏的年代,这种民间艺术给广大群众带去欢乐和教化。演出内容大都是唐、宋、元、明、清时期具有艺术特色的民间故事,约有100多个剧本,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这项曾在当地红极一时民间技艺如今却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木偶戏表演至少需要6人,现在世的艺人仅两位,且均已步入耄耋之年,一位87岁,另一位91岁。随着时代发展,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年轻人不大热衷观看木偶戏,更不用谈跟随学习,传承200多年的石鼓木偶戏已濒临失传。县文旅广体局通过视频、文字、照片等方式,全面系统记录石鼓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表演知识,以另一种方式让这项非遗“存活”下去,希望多年后能有人利用这些宝贵资料重新打开石鼓木偶戏的大门,将其发扬光大。(通讯员 龙蓉 陈煌)

来源:红网湘潭县站

编辑:刘桔元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