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雨湖区分站记者 陈娟 王梓任 红网时刻记者 凌雨晴 湘潭报道
航拍洪水中的窑湾。
航拍洪水中的杨梅洲。
7月17日下午2点42分,湘江湘潭站水位退出警戒线;下午4点,雨湖区解除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湘江堤畔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伴随着清积扫障者扫帚和铲子“唰唰”的声音,人们思绪不由又回到了那扣人心弦的八天八夜。
救援被困人员。
救援被困人员。
帮助被困车辆脱险。
洪水汹涌,雨湖众志成城
雨湖区水情较为复杂,区域三面环江,境内中小河流、山塘、渠道密布。
7月8日,暴雨如注,湘江水位快速上涨,到7月9日上午6点10分,24小时内湘江湘潭段水位上涨3.87米,达到警戒水位。下午1点 32分,达到保证水位39.5米;下午5点,水位突破40米。短时间内湘江水位暴涨,大堤情况十分危险。
汛情就是命令!针对此轮洪水“水大、峰高、险多”,抗洪“面广、时长、灾重”的严峻形势,雨湖区把抗洪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党组织迅速响应,纷纷深入村组、走近群众,凝聚力量,一起奋战在抗洪最前线。
雨湖区委书记白云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周艳希等全体区领导更是靠前指挥,多次到窑湾、姜畲、十万垅、河西大堤等区域紧密查看水情汛情,检查督导抗洪救灾工作,对抗洪工作现场安排部署。
临时安置点内物资充足。
向水而行,党性光辉闪耀
河道堤防巡查,是党员冲在一线;群众被水围困,是党员率先施救;抗洪一线值守,是党员日夜坚守……一场场齐心协力共御洪魔的战斗、一个个你扶我助同舟共济的暖心现场陆续上演。
在城正街街道三义井社区,“夫妻档”老党员志愿参与抗洪。年逾古稀的老党员杨树深和妻子肖凤祥知晓灾情后,第一时间自愿赶到河堤开展巡查,维护现场秩序,提醒居民群众注意安全。不管是酷暑还是暴雨,夫妇俩都坚持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巡堤。
窑湾是这次湘潭受灾严重的地区之一。当汛情来临,窑湾街道唐兴寺社区党总支书记粟娜带领社区13名工作人员坚守抗击洪峰的第一线。这支坚强的先锋队,心系被困居民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无数次冲进洪峰中,迅速成功转移144户居民。
和他们一样,自发加入到抗洪一线的党员志愿者还有很多。“洪灾不退,决不下堤!”是全区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
抢险现场。
抢险现场。
洪流滚滚,抢险争分夺秒
此次洪水出现41.42米的湘江洪峰,为历史实测第二高水位,连续超警戒时间长达98小时,2.63万立方米/秒的流量更是刷新记录,为两百年一遇洪峰流量。
7月9日晚上11点,十万垅大堤李春河段突然出现管涌。当晚,雨湖区组建了一支超过80人的抢险队伍,紧急调集运输车、挖机、铲车、电力工程车共车辆4台,调集应急抢险物资砂子卵石片石共计15吨。经过4个小时奋战,于第二天凌晨4点,才将管涌堵住。
7月10日晚上9点左右,十万垅堤约1+200处发现管涌群,多名区领导现场指挥抢险,组织一支由区人武部、华银应急抢险队、湘潭电化集团、长城乡、昭潭街道、区水利局、区河堤事务中心约120人的突击队参加抢险。采取沙袋筑月堤围堰反滤层压盖方式进行处险,共出动救援照明车辆1台、挖机1台、运输车辆4台、铲车2台,运送砂卵石130余吨。经过大家合力奋战,于11日中午才将险情控制住。
7月13日上午8点,杨泗庙处滑坡,约6平方米,区水利局、河堤事务中心技术人员、长城乡干群等25人参与抢险,出动大型挖机1台、运输车2台、片石180余吨、粘土80方、彩条布100米。采用片石固脚、粘土还坡方式于14日下午5点完成抢险。
在这八天八夜中,雨湖区把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的要求贯穿始终,将20余起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区没有发生一件较大险情。
雨湖区抗洪救灾时刻直播页面截图。
引领导向,宣传凝心聚力
时间带走了凶猛的洪水和灾难,却带不走那一个个奋战在一线的挺拔背影,温情一直在雨湖大地传递。因为有那么一群人,直击现场,用平实的文字和温暖的镜头、真实的光影,捕捉抗洪救灾的感人瞬间,并及时传播出来。
雨湖区委宣传部、区融媒体中心一方面及时发布实时汛情、抗洪救灾、避险自救等信息和措施,引导群众积极面对自然灾害,强化自救避险的意识。另一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宣传引导。发生汛情当天,就开设了“抗洪救灾,雨湖在行动”时刻直播平台,截止到7月17日,实时更新抗洪救灾实况四百余条,点击量突破百万人次。
在这八天八夜里,雨湖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当前抗洪救灾舆论宣传工作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了正确舆论引导、弘扬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征尘未洗赴新程。清积扫障、清淤消杀、灾后恢复……抗洪大战刚刚告捷,雨湖干群未敢歇息,又马不停蹄赶赴新的战场。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 陈娟 王梓任 凌雨晴
编辑:黄滔-湘潭站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