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红网时刻湘潭9月19日讯(记者 楚湟 通讯员 黄金宝)9月19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湘潭市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在即将贯通的昭华大桥上举行。湘潭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详细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市交通运输局持续推进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全面构建湘潭市“外联内畅”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对助推湘潭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请问市交通运输局将如何构建湘潭市“外联内畅”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
湘潭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勇:市交通运输局将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抢抓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重大契机,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安排,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综合运输体系。
一、完善区域路网,打通城(县)际干线。加快推进醴娄高速、长株潭外环高速建设。全力配合做好“两干一轨”和“四连线”相关工作。稳步推进G320湘潭绕城线三期、莲花线、G240韶山高铁至湘乡连接线等县际道路建设,促进长株潭三市城际间、湘潭县、湘乡和韶山三县市与湘潭城区间的交通联系更紧密更便捷。
二、减少市区堵点,加密过江通道。昭华湘江大桥将于本月底全线贯通。加快推进“两桥一环”杨梅洲大桥、莲花大桥(下摄司)大桥以及西二环(含跨涟水大桥)项目建设进度,缓解市区湘江一、二、三大桥和涟水大桥目前面临的交通压力,使市内交通运行更顺畅。
三、布局交通节点,完善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湘潭荷塘综合客运枢纽站和湘潭河西客运总站建设,尽早投产运营,协助省交通运输厅完成全省港口规划修编工作,适时启动水运项目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实现市域内客运、货运 “零距离”无缝衔接。
四、严格项目监督,确保质量安全。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质量与安全监管,制定出台《湘潭市交通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开展交通在建项目综合、专项、日常等多种督查,定期公布全市交通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黑名单”,对入列的从业单位和人员实施行业禁入,倒逼其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项目建设,为在建公路、水运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全力打造品质工程。
记者:城市公交是一个城市形象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服务广大市民、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公交出行需求的变化,交通运输部门又将如何擦亮这张城市“名片”?
湘潭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向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全面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于2013年底全面启动实施了公交营运体制改革,实现了公交行业“政府主导、规模经营”预期目标。通过几年的努力,城市公交形象、服务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市民出行满意度不断提升。下一步,我局将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乘车环境。加快推进客运枢纽站、公交首末站、候车亭、充电桩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创造更优质舒适的乘车环境。
二是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广泛听取民意,进一步调整、优化和扩大公交线网布局和覆盖面,全面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便捷换乘。
三是新增城际公交,推进长株潭客运多元化发展。1.双向延伸已开通的长潭1号线起讫点至长沙山塘站和九华河西公共客运总站;2.待长沙潇湘大道与湘潭市九华沿江大道拉通后,新增湘潭窑湾至大王山的城际公交线路;3.延伸易俗河602路公交线路至株洲新马西路,与株洲T62路公交线路无缝对接;4.将现有的长株潭102路末站延至河西公共客运总站。
四是整合长株潭水运资源,开通三市水上公交。配合做好全省港口修编,加快实施长株潭三市水上公交项目。
五是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实现服务质量再提升。逐步完善“智慧交通”系统,安装智能安全防范视频监控终端设备,提升科技监管水平。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强化特许经营管理、目标管理、行政稽查和社会监督,推进服务质量再提升。
记者:农村公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2014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好农村路”,之后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请问市交通运输局是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推进湘潭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发展的?
湘潭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义军: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不断推进湘潭市农村公路建设向“四好农村路”目标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定引领发展之位,科学编制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局遵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和专业操作”工作思路,科学编制了全市四好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明确了湘潭市2025年建成布局合理、连接城乡、安全畅通、服务优质、绿色经济的农村公路网络;2030年基本实现城乡公路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建立体系完备、治理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届时,湘潭市“四好农村路”将在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抓补齐短板之机,积极推进自然村通水泥路等专项建设。2018、2019年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870公里,解决1801个达到100人、25户规模的自然村公路通达问题;拓宽农村公路350余公里,新增会车平台1500多个,有效解决农村节假日局部路段堵车的问题;完成800多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建设,增强农村出行安全保障;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0多座,规划内农村公路危桥处置率达100%。通过专项建设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三、谋可持续发展之计,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在全省率先开发和推广使用四好农村公路系统,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组织开展农村公路技术评定,积极推进群众性养护,大力推广预防性养护,近两年开展预防性养护里程达600余公里,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优良路率为77%,高出全省4个百分点。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示范县、示范乡创建,韶山市、湘乡市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湘潭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楚湟 黄金宝
编辑:焦炬-湘潭站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