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的国庆阅兵活动,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当接受检阅的空降兵战车方队隆隆驶过北京天安门广场时,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研究院院长王永勤在电视机前,看到江麓团队研制的战车威风凛凛、炫彩夺目,向世人展示别样的风采,情不自禁留下了热泪。
这款在天安门广场上亮相的ZBD03式轻型履带式步兵战车,是由江麓研制生产的。作为我军第一代空降装甲步兵战车,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继俄罗斯之后全世界第二个同类产品。
这款参阅装备的研制过程,也是风雨兼程,一路艰辛,凝结了科研设计人员无数的智慧和心血。“看着它从数据、图纸,一步步变成产品,并接受检阅,我感到特别自豪!”近日,王永勤向记者讲述了湘潭战车研制背后的故事。
每个零件“斤斤计较”
王永勤所在的产品研究院,被单位的同事称作“江麓的心脏”。这支队伍不仅传承了军工人特有的基因血脉,而且个个钢多气盈骨更硬,越是艰险越向前。
“这款战车最大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是我国唯一能利用重型伞降系统实施空投的特种装备。”王永勤介绍,20年前,受国外关键技术封锁、运载飞机承载能力限制等因素影响,这款装备的研制工作面临多重困难,需要突破的技术难关不计其数。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永远是江麓人战胜困难的法宝。在“不可能”面前,湘潭军工人毅然接过挑战,通过不断创新、不断尝试、不断攻坚,终于研制出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适用于空中投送的地面装甲战斗车辆。
王永勤回忆说,根据设计要求,包括装备的战斗全重、各辅助系统在内,整个装备空投系统的重量要低于空军运输机的运载重量指标。为给装备减重,设计人员不仅“斤斤计较”,而且“分毫必争”,每个零件一克克抠重量、量体积。同时,通过采用轻量化结构设计,引入仿真分析手段,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突破了特种金属材料焊接技术、综合传动装置制造技术等工艺制造关卡,使我国空降兵敌后纵深突击和火力打击能力跃升至世界领先水平。
每场试验“舍生忘死”
如果说战车的研制历经万千艰难险阻,那么关于战车的各种极端试验,则充分考验着每名军工人对祖国国防事业的忠诚与担当。
为验证装备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的试验队伍,远赴高原、寒区、海域、中原腹地,辗转数千公里,对装备科研样车进行各种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试验。
对于其中的一次试验场景,王永勤仍记忆犹新。那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太阳的暴晒往往从上午八九点钟就开始“发威”。到了正午,甲板上热得能煎熟鸡蛋,穿着厚厚的特制鞋站上去都觉得烫脚。
为试验装备的性能,王永勤和试验团队成员头顶烈日,踩着梯子爬到车顶,然后钻进密闭狭窄的车内,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装备的性能测试工作中。“头上的太阳一直烤着,没处躲没处藏,身上的制服从进去起就再也没有干过。双手长时间捂在手套里,汗水把手泡得又肿又皱,大家都调侃自己是‘泡椒猪手’。”王永勤感慨地说,尽管环境如此恶劣,试验队的成员从不抱怨,反复调试,直到达到规定的标准。
10月1日,当全国人民都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而震撼、欢呼、“晒图”时,王永勤专注地盯着监控画面中的每个镜头,为确保装备车辆圆满完成阅兵任务做最后的保障工作。
王永勤所在的团队有50多人,其中很多已不是第一次参与阅兵保障。10多年来,他们从刚入职的新人成长为工程师、技术骨干、科技带头人。如今这支团队越来越有“兵”的味道——不仅是因为他们夜以继日、不计回报地奉献和付出,还因为他们对任务的无条件执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