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小镇大业看湖南丨产业发展“换挡”,乡村振兴“提速”
2019-10-23 10:06:54 字号:

小镇大业看湖南丨产业发展“换挡”,乡村振兴“提速”

编者按: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湖南遴选了特色农业小镇、特色工业小镇、特色文旅小镇等30个省级特色小镇。它们或农业产业发展迅速,或工业产业名片响亮,或文旅融合思路新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小镇格局。从10月21日起,红网时刻推出“小镇大业看湖南”专栏,带领广大读者一探小镇风采,品读小镇故事。

11379281-105a-46ae-8a4f-9444ea245de6.jpg

湘潭花石镇盛开的荷花。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长沙报道

近年来,湖南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大力推进农业“百千万”工程及“六大强农行动”为基础,以科技兴农、品牌强农为抓手,提升湖南农业产业科技水平,促进湖南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湖南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65万亿元,跻身全国七强,增长10%以上,成为全省三个万亿产业之一。农产品加工工艺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长、产业链不断健全完善,湖南农业深入践行高质量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新的农业业态和产业格局。

此外,湖南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年经营收入已突破40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呈“井喷式”发展,县级电商服务运营中心覆盖率达86%,农村电商营业额达到1200亿元。随着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竞相发展,湖南农村一、二、三产业正在加速深度融合,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换挡提速。湖南首批农业特色小镇里不乏将产业做强、做深,将产业链做长、做全的故事,这也成为当前湖南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

06fe16d3-e7bf-4a3f-835c-c00b89d901f7.jpg

刚采摘的莲蓬。

花石镇:“三寸莲”三寸金,全身都是致富经

湘潭县花石镇作为全国最大的湘莲集散、贸易中心,湘莲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年吞吐量在10万吨以上,出口规模是全国第一,“莲”是属于花石人的财富。

“寸三莲”是湘潭县历代相传的湘莲品种,三粒莲子相连长度为一寸而得名,为了将老祖宗留下的财富传承,花石人不仅将莲的市场做到了全国第一,也一直保证其纯正的血统。

在花石镇涓江村的“寸三莲”原种繁育基地,放眼望去,400亩的莲像运动员一样被分成了多个阵营“排排站”,为了培育出最好的品种,这里正在开展一场“选秀”。

“这里是我们的湘莲资源保护工程,目前已培育出优质品种‘寸三莲一号’‘寸三莲二号’。”花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天真介绍,种质的保障也是为了让花石镇成为莲种培育、供应的制高点,确立“中国第一莲”的地位。

由于湘莲品质无可替代,再加之其巨大的产量,花石镇的“湘莲市场”一直是全国最大的湘莲集散、贸易中心。目前,全镇湘莲加工企业40余家,湘莲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从事湘莲产业的人员近2万,年吞吐量在10万吨以上,出口规模全国第一。

韩建帮是镇上的种植大户之一,现在正值莲成熟季,44岁的他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采摘莲子。早上起床便直奔700亩的荷塘,将成熟的莲子“一网打尽”,直到中午才回家休息。

“现在光靠莲子,效益好的时候一年能有30万利润。”说起自己的收入,韩建帮一脸憨笑,由于鲜莲储存时间有限,他还会请人将莲子初加工成白莲,再销往全国各地。“我的白莲主要销往上海,那边有老乡开了店,我只要供货就行,基本不愁销。”

目前,花石镇共有湘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5家。当地农户对莲“情有独钟”,再加之企业带动,从研发、种植、初加工、深加工、收购再到销售,花石镇早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5f1760b8-d01c-4a75-92db-83db648dccc5.jpg

坳上镇的杨梅。

986dd584-3991-41c4-ba4e-6045f2e9c292.jpg

正在运作的杨梅加工厂。

坳上镇:把每一颗杨梅都“吃干榨尽”

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降雨,坳上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杨梅,迄今为止已有2000多年的杨梅栽培史。古往今来,当地流传着女娲育梅、梅馈蜀军、放翁赞梅、琴瑟梅岭等故事。但千百年来,杨梅并没给当地梅农带来多少实惠。

曾几何时,位于怀化市靖州县的坳上镇长期处于“怀才不遇”的尴尬境地中,只能在大山深处孤芳自赏。

“在2014年以前,我们只能在树下卖、家门口卖、马路边卖,没有一颗杨梅通过互联网走出大山。”坳上镇镇长赵纯辉告诉记者,现在,到了杨梅上市的季节,全国市民都能买到靖州杨梅,享受“江南第一梅”的美味。

如今,全镇现有杨梅种植面积3.8万亩,年产鲜果1.2万吨,鲜果销售收入2.4亿元。此外坳上镇还引进了多家杨梅加工企业,加工生产杨梅果酒、蜜饯等产品,年产值达6.5亿元。

一颗颗红果子到市场上“打个转”,回来的就是一张张“红票子”。

有了经济收益,农户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大家的干劲也越来越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杨梅产量成倍增长,从一筐筐肩挑手提变成了一车车往外运。

杨梅是“裸果”,果肉直接袒露于空气中,生存期短,且一年只有20天的采收期,是过时不候的特色“时鲜”。虽然得益于现在的电商平台和物流运输发展,但杨梅的储藏和深加工技术却是为杨梅“延续生命”的基础。

为了克服这个难题,近年来靖州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这两个方面发力。目前,靖州的杨梅贮运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大小贮藏保鲜冷库17个,库容0.2万平方米,冷链物流年配送能力达0.4万吨。

在坳上镇木洞山脚下,一个集杨梅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佰诺酒业木洞庄园已经拔地而起。近年来,像佰诺酒业这样专注于杨梅深加工的企业在当地渐渐多连起来。

现代化的生产线上,杨梅鲜果被深加工为杨梅酒,产品主销国内,也远销欧洲。除此之外,坳上镇的杨梅还用来制作蜜饯等加工产品,开发提炼杨梅面膜、精油等高端产品,力争把每一颗杨梅都“吃干榨净”。

153e2e7a-c278-457f-867d-76e702ba143d.jpg

西岭镇一角。

96b09041-0f48-4889-a355-dac656871174.jpg

“油茶小镇”的民俗表演。

西岭镇:从单一油茶产业向多元发展

西岭镇距常宁市区约20公里,总面积123.34平方公里,全镇油茶林种植面积达6.1万亩,从事与油茶相关产业的人员达3.67万余人。常宁油茶栽培有1700多年的历史,早在1981年,常宁县因上交茶油量全国第一,被原商业部授予“金杯奖”。

古法小作坊被现代化企业所替代,曾经自给自足的茶油成为了西岭镇富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西岭镇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通过“政府得生态、企业得效益、农户得实惠”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当地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农户把自己的山地流转给公司,公司又把种植基地承包给农户管理,农户既能得到土地租金,还能参与油茶林管理工作,收入来源稳定且多样。

在西岭镇的一家油茶企业,记者看到了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茶油产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分钟我们的生产线就可以生产6瓶茶油,主要销往港澳地区,乃至走出国门销往新加坡等地。”

西岭镇现有20余家从事油茶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

油茶小镇从单一的油茶种植产业小镇,向多层次生态产业的发展特色强镇转变,实现油茶文化旅游一体化,这是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近年来,西岭镇挖掘和拓展全新茶油元素民俗文化、油茶古镇古榨文化体验,油茶花节赏茶花、吸茶蜜和茶油加工观光活动,打造茶油全产业链,实现茶油文化旅游一体化,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我们的林下经济同样搞得有声有色”,西岭镇平安村支部书记周法文介绍道,利用茶山空地,大家种上中药材、油用牡丹、食用菌等,还养起了茶山飞鸡,“我之前带头养了1万只茶山飞鸡,赚了10多万元呢”。

截至今年,茶山飞鸡每年销售约10万只,茶山飞鸡蛋100万枚,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2018年,西岭镇生产总值达8.12亿元,其中油茶产业产值6.17亿元。中药材面积约3000亩,每亩产值约5000元;养殖茶山飞鸡10万羽,年产值可达百万元;每年带动旅游20万人次,年增收达3000万元。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编辑:楚湟-湘潭站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