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助力湘潭市高质量发展以及打好三大攻坚战,宣传推介全市各行各业优秀女职工所体现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2019年,市总工会、市文明办联合开展了“最美女职工”推荐评选活动,唱响新时代职场女性的奋斗者之歌。
5月份开始,全市各级各单位逐级推荐出了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爱岗敬业、技术创新、家庭建设、志愿服务等各领域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群众认可的“最美女职工”五十余名。10月份,湖南红网湘潭站将陆续推出其中十位的专访报道。
湘潭市“最美女职工”典型事迹(十)
湘乡市栗山镇扶贫办李妙青:扎根基层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李妙青(左)调查贫困户家庭情况。
李妙青在村部核查资料。
红网时刻记者 曹利敏 湘潭报道
近年来,湘乡市栗山镇巴江村不少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以此摆脱贫困的命运。而那些无法外出的老人和家庭劳动力支柱,成为了扶贫路上“最后一公里”的遗留者。如何打通这“最后一公里”,让巴江村人有更好的生活?这是栗山镇扶贫办主任李妙青日思夜想的问题。
我们远道而来,李妙青几次想和我们说说话,却都被手机铃声打断,她带着歉意笑了笑,开始处理村民的事情。“村里贫困户有啥事都找她,她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处理。”周围有人解释。
栗山镇巴江村是典型的山区村,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2014年曾被列为省定贫困村。2016年,巴江村完成省定贫困村“脱帽”。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贫困问题仍然存在,甚至,贫困现象在许多家庭数度循环。资料显示,2017年,巴江村仍有4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尚未脱贫。而就在此时,37岁的李妙青被安排到湘乡市栗山镇扶贫办工作,并负责巴江村的联点扶贫工作。
扎根基层 当村级发展“领路人”
“说实话,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也有点抵触,因为家里孩子还小,老公又在国外。但是看到村里的状况,看到村民家中的情况,我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李妙青如是说。
为了扎实做好巴江村精准扶贫工作,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李妙青和栗山镇扶贫办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队经常走村串户,深入群众交心谈心,倾听民声。白天工作繁忙,农户们也大多数在田间地头,李妙青只得利用晚上到贫困户家中和他们恳谈,适时讲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既消除了群众对精准扶贫的一些误解,又保证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精准。短短一个半月,她和工作队的足迹踏遍了全村每一个角落。
通过多次走访,李妙青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对本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
李妙青心里清楚,要想真正促进村里发展,仅仅靠“输血”是不够的,必须增强“造血”功能,采取可持续、集约型发展的新模式。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带动老百姓集体致富,李妙青一方面立足本地资源,依托巴江村楠竹种植产业,引导贫困户参与伞骨加工。同时,鼓励洞山楠竹合作社对竹制品进行深加工,并拓宽产品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周边128户4百多人致富;另一方面,引导能人返乡创业,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养殖业,成功引进酱板鸭加工厂1家,发展较大规模的兔子、野鸡养殖各1家。同时,她积极与湘潭市餐饮协会沟通、联系,为养殖户拓展了市场,减轻了销售压力。
如今,在李妙青的带动下,贫困村民年收入破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万余元。同时,通过扶贫办全体人员的努力,全镇扶贫工作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栗山镇扶贫工作排名全市第一。
甘于奉献 做服务群众“贴心人”
赖冬秀老人的新家。
10月的一天,今年70岁的巴江村村民赖冬秀站在水泥路旁一幢新建的房子外,看到我们来了,她开心地上前拉住李妙青的手,说:“你又来看我们啦,快进来喝杯茶。”
未搬迁之前,赖冬秀一家人住在一座山的半山腰上。人要上去,只能由一条仅50厘米宽的小路,行走20多分钟才能到达。
赖冬秀是李妙青走访的第一个对象。那天,薄雾蒙蒙,李妙青一个人哼哼哧哧步行上山。当她看到老人家破败不堪的房屋、极其简陋的家具时,李妙青红了眼睛,她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动员她易地搬迁。
但对于赖冬秀一家而言,故土难离的情结和摆脱贫困的渴望一样强烈。在当地,住在深山里,行路难、就医难、增收致富难,生活处处不方便。“我们家还有一个孙女没嫁,得知家里的情况,附近的小伙子都打了退堂鼓。”赖冬秀希望孙女能顺利嫁人,同时也深深地眷恋着故土。“在山上生活了大半辈子,田地都在这里,每天到庄稼地里转转,心里才会踏实。新建房子要钱,也怕增加儿女负担。”
为了消除赖冬秀的后顾之忧,李妙青前前后后上山40次,又是给老人家做思想工作,又是给他们讲解国家政策。她还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并得到了大力支持。最终,赖冬秀一家在2017年底住进了新房子。说起李妙青的坚持和执着,赖冬秀说:“你就像我的女儿一样,时常来看我,帮助我过上好日子。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进这样的房子。感谢党,感谢政府!”
“以前在山上,赶集很不方便,我们很少出去。现在好了,路就在家门口,想去哪儿随时可以去。这都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带来的。国家对我们的好,我们是不会忘记的!”笑容绽放在赖冬秀那布满皱纹的脸上。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曹利敏
编辑:曹利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