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记者正在采访彭烈洪。
彭烈洪。
【合理利用城正街旧城区改造湘潭文化艺术区】
提案者:彭烈洪(社科界委员)
世界各国都有历史文化感的旧厂房,旧街区,做成了文化、艺术创意街区,特别是闲置的地方,浪费可惜,做当代艺术馆、艺术区是一个城市的刚需。湘潭作为国际艺术大师齐白石的家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旧城区建文化艺术区,使之成为精美湘潭历史文化名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理由:
第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居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高涨,建设文化艺术区,可谓百姓期待。
第二,湘潭素有“中国湘莲之乡,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的美称,有一定的基础。
第三,湘潭已有一座专业艺术展览的重要场馆之一的齐白石纪念馆。
第四,湘潭艺术氛围浓,艺术家人数多,名家辈出,在湘潭老城区城正街建设规模集中的艺术区,有很高的需求指数。
针对将城正街打造成湘潭文化采风文创基地、人文旅游胜地和艺术区的想法,我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湘潭城正街
1、 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城正街,是湘潭市老的城市中心,距离齐白石纪念馆也很近,紧邻窑湾街区。
2、旅游资源丰富
湘潭从南朝开始建县,距今已有1500多年,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曾经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誉。
城正街历史悠久,古巷林立,错综纵横,青砖黑瓦斑驳依旧,遗迹很多(明代建立的唐氏义门、代表老湘潭文化历史的文庙、耸立在湘江河畔的观湘门、湘江第一湾的万楼)。古城墙遗迹有喇叭街路基、泗州路。这里是湘潭市目前所留下的唯一比较完整、破坏不太大的历史街区。
2、 新当代艺术馆
泗州庵社区已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老旧厂房改造成的艺术工作室、湖南新当代艺术馆。艺术家把荒废的工厂利用起来,打造成艺术空间,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这里除了平时常规创作功能外,将不定期开展艺术、诗歌、文学沙龙活动、艺术美育讲座等。已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文化艺术休闲的好去处。开馆一个月,迎来了上千参观者和艺术爱好者,逐步成为老城区的一个文化标志和打卡点。
4、旧城区、旧工厂艺术区
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城正街的旧厂已经搬迁,还有附近的食品机械厂也已经停产。这里拥有大量的旧厂房,拆了可惜,闲置碍眼。最好的方式就是设立艺术区,低成本保护性改造成艺术园(修旧如旧,保留历史原貌和特点),设立艺术家工作室,引进全国各地艺术家群体入驻,启用国际艺术驻留计划,采取市场运作模式。
5、开展与艺术相关的商贸
这个地方承载了古潭州千年历史,借艺术区来激活它尘封的文化、历史、商业价值,让危在旦夕的古城继续存活下去,让一个逐步走向现代文明的新城保留住历史的根源。充分运用资源,开设艺术客栈、艺术酒店、特色作坊,研发红色文化衍生品等,让老街区的百姓参与进来,和艺术区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引进画廊,进行艺术品交易,为了艺术家作品能进入市场流通,也让游客能有购置艺术品的平台与机会。
二、充分利用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的品牌效应辐射“城正街艺术区”
每三年一届的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正在逐步成为展示世界书画艺术魅力的平台。通过市场运作模式,直接与文化产业项目对接,培育文化产业链,推动艺术产业、文化创新产业、文化旅游产业、老街区的全新发展。
三、总结:
法国巴黎的巴比松古镇、美国纽波特纽斯市的威廉斯堡古镇(400多年历史)、上海的莫干山、重庆的坦克库艺术区等地,无不成功的做成了历史感和当代生活并存的文化艺术街区,关键是开发成本远远小于拆迁后重建。
如果设立城正街艺术区,把窑湾历史文化街区、齐白石纪念馆串起来,形成循环旅游经济带,提高文化旅游人气,让文化艺术服务于百姓,带动特产消费、艺术衍生品消费,吸引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到韶山参观的游客也到湘潭市区游览。实现有着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的旧城艺术街区引得来游客,还要能留得住游客。这样不但可以发展湘潭旅游,还能提高旧城区域经济,从而促进湘潭文化、旅游经济的繁荣。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楚湟 凌雨晴 黄滔 曹佳
编辑:楚湟-湘潭站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