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发布。
红网时刻8月24日讯(记者 肖娟)“十四五”湖南金融业如何进一步发展?近日,《湖南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规划》由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牵头编制。
《湖南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了系列发展目标。到“十四五”末,湖南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3500亿元以上,占GDP的比重达6.0%以上;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突破9万亿元、8万亿元;保险业原保费收入达2500亿元,保险深度4.5%,保险密度3500元/人。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达到2.5万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和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突破200家,资产证券化率超50%。
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服务“三高四新”
《规划》共分为发展现状、发展形势、发展战略、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五大板块,描绘了湖南金融建设蓝图。
到2025年,全省基本形成金融实力雄厚、融资结构优化、市场功能完善、产融结合紧密、金融运行稳定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建成与“三高四新”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规划》对2035年的远景目标也做了展望,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不断提升金融行业整体实力,确保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金融体系。
《规划》提出实施“五大计划”(金融服务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普惠金融等五大计划),为进一步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贡献金融力量。
以“推进产业金融,服务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为例,强化金融对前沿颠覆性变革技术和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支持,聚焦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等。
不仅是从间接融资进行支持,《规划》还明确了直接融资的作用,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投企业发行债券,拓宽创新创业直接融资渠道;推动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设立专注科技创新领域早期投资的天使基金;引导各类资本积极投资初创期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
优化空间布局 提升金融集聚辐射带动能力
作为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优化空间布局成为金融“十四五”规划的应有之义。记者注意到,在强调金融资源集聚、倾力打造“一金融中心”的同时,《规划》强调协调发展“四区域板块”“多点产业园”。
自从2016年湖南发力建设金融中心以来,湖南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基本实现了“持牌金融+基金小镇+金融科技+中介机构”四柱支撑的格局。《规划》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在湖南金融中心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和后台服务中心,鼓励外资机构设立代表处、分支机构,推动实现湖南金融中心机构业务全牌照。
此外还指出,要以湖南金融中心建设为核心,辐射带动长株潭地区、环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快速发展。通过倾力打造“一金融中心”“四区域板块”“多点产业园”区域金融格局,构建多层次、多梯度、协同发展、错位竞争的新金融空间支撑体系,促进区域优势互补、融通互动。
“三大行动”“四大工程”等进一步夯实地方金融实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湖南将大力开展“三大行动”(即地方金融改革行动、资本市场县域工程行动、上市公司提质增效行动),抓好“四大工程”(即“一心四区”建设专项工程、金融人才建设专项工程、信用体系建设专项工程、金融风险防控专项工程),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以地方金融改革行动为例,从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升级、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地方金融业态规范发展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目标,壮大地方金融整体实力。
鼓励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农商行系统和三湘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的方式做大做强;支持华融湘江银行、长沙农商行、财信证券等一批有资格的金融机构上市融资,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租赁、理财、直投等专业化子公司;推动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深化改革,完善农商行法人治理结构,支持村镇银行深化改革等。
发展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也是《规划》多次提到的重点。
积极抢抓注册制改革机遇,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争取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持续推进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通过压实责任、奖惩兑现等方式全力推进企业上市。
深度推进资本市场县域工程,不断下沉湖南股权交易所服务重心,完善配套扶持政策和省拟上市后备企业库,加大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力度。开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通过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增强资本实力。
来源:红网
作者:肖娟
编辑:黄滔-湘潭站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