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湘潭各单位支持乡村振兴农副产品预留采购份额达到了2660.63万元,较2021年同比增加了5倍以上,这将为农民持续增收发挥重要作用。”截至7月中旬,湘潭市政府采购新政已实施半年,市财政局采购科负责人看着半年度数据报表高兴地说,这是他们从政府采购资金“管家”到市场“推销员”转变,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成绩。
采购预留份额提升是今年政府采购政策的一项重大变化,也是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身份转变的推手。为引导中小微企业更深程度参与政府采购市场,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市财政局根据国省相关政策,出台了支持乡村振兴的采购举措,规定各单位在编在岗人数按人均3600元/年进行食堂采购份额预留,其中在“832平台”和“湖南省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乡村振兴湘潭馆”采购预留20%,预留份额比去年提高了2000万元。
市财政局政府采购负责人说:“政府采购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宏观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通过采购预留份额来引导财政资金流向乡村振兴的相关企业,实现盘活存量、做实增量、提升效率,最大程度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湖南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湘潭市首家水稻种植和加工双料有机认证企业,去年底正式入驻“乡村振兴湘潭馆”。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虽然他们企业产品质量好,但是一直都是在长株潭地区线下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得益于今年政府采购政策的“推销”,越来越多的机关单位通过线上平台订购他们的产品,甚至还有其他市州的单位通过平台采购他们的商品。“自从打开线上销售渠道后,销量一下子就打开了。”该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
除销售自家企业生产的大米、菜籽油等商品外,华绿还扮演起了农业经纪人的角色,帮助湘潭部分农户散户销售农副产品,例如,青山桥大米、碧泉潭烤鸭、韶山红薯粉等。据统计,华绿通过“乡村振兴湘潭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万元。据了解,今年年初“乡村振兴湘潭馆”只有2家供应商入驻,目前已经增加到47家,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因此受益,产品涵盖米、油、面、生鲜蔬菜、禽蛋等数十种产品。
助力乡村振兴是政府采购新政惠及的一个方面,工业制造企业也同样受益。为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湘潭市提高了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明确预算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项目和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应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上述标准以上的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应预留40%以上的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其中小微企业不低于60%。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项目,大型企业参加时可约定中标(成交)后将预留份额分包给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参加时给予10%-20%的价格扣除优惠(工程项目6%-10%)。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降低了中小微企业参与竞争的门槛,提升了市场占有率。
此外,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财政部门还成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靠山”。市财政局采购科负责人表示,部分中标政府采购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缺少抵押物等,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较难,资金周转压力较大;有些中小微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甚至无法参与更多政府采购项目的投标,影响自身长远发展。为此,市财政局联合人民银行湘潭市中心支行等12个部门,共同出台了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即,中标的中小微企业如果有融资需求,可以凭政府采购合同向银行申请融资贷款,免担保、免质押,这一举措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增进了湘潭市市场主体对未来的发展信心。(通讯员 陈刚 唐成)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陈刚 唐成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