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潭:山水之城 翘首盼君至 与岁月同修
2022-10-28 12:10:28 字号:

湘潭:山水之城 翘首盼君至 与岁月同修

湘潭之胜 其胜首在人文

却不独胜在人文

亦胜在那凝烟聚翠 锦湾流水

图片

图片|湖南水府旅游网

刘白云先生曰:古今言山之美者必曰高、雄、险、峻,言水之美者必曰长、阔、碧、秀...又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余邑湘潭之山水也,二者兼而得之者不下数百处,远播者亦有数十处。韶山雄、昌山壮,昭山秀、隐山奇,雨湖渺,碧潭清,皆千秋之胜景也。

一方水土,一方人才

一域水土,一域文化

一代伟人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从这山水走出

周敦颐布道于此,胡安国宏道于此,岂非偶然

百姓采莲洲上,垂钓滩头

更是因湘潭这门敞而山拥,窗开而水簇的润养

湘潭山盛

古来便有“远山崷崒翠凝烟 烂漫桐花二月天”

而今更是“郁郁奇峰百丈高 湘潭名胜领风骚”。

隐山之奇

奇在源。隐山又名龙穴山、龙王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曾隐山莲花池畔,著有《爱莲说》千古佳作。一寺、一墓、两祠、两树、四池、八桥,闻名遐迩。隐山之名来由传闻不一:一说因宋代文学家周敦颐曾在此隐居讲学而得名。一说明代正德皇帝南游至此,见有世外桃源意境,便即兴在观音殿前门题下“天下隐山”匾额,自此,隐山之名大显。

图片

图片|湘潭日报社

历代文人墨客撰文咏诗:

宋·胡安国“隐山名胜地,垂老亦登临”

宋·张栻“不到隐山今几年,隐山泉石尚依然”

清·严元烈“山根乱石横,龙窟邈川麓。花松势蚪蟠,飞禽鸣灌木”

清·郭金台“堂堂一树袅千丝,广荫森然百代垂。苍翠来随流叶泯,抚摩犹见爱莲遗”

......

图片

隐山下的莲花 方阳|摄

可见隐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别致的山乡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名胜古迹自古便吸引各文人雅士的驻足。

仙女山之灵

灵在迹。仙女峰,《南岳志》称碧岫峰,位列南岳72峰中的第71峰。相传南宋理宗时,有婆、媳、小姑三人在此食仙桃成仙,故名。“仙女山重绿,天鹅水自清”,山峦此起彼伏,穿林绕石,盘山而上,层林尽染,云烟缭绕,鸟语花香。山上有龙安寺,寺门有清人何绍基撰“四朝灵迹、三楚大观”。武圣殿、娘娘殿及相传唐生智将军曾在此驻马观山而得名的马骑岭便在不远处。

图片

图片|湘潭日报社

山上仙人碓有三眼,现在碓眼尚存,北边驾马寨山势险峻,东边红边塘,山下尧家水库杀人坳,茂林修竹、风光旖旎。

图片

章新华|摄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仙女峰,不论登高望远,还是踏游灵迹,几多暮霭朝晖,好不惬意。

昭山之势

在昭山,与自然同呼吸。这里如今是长株潭的绿心,有着无尽的生命感。山名的来由有多种说法,从文字和景观视角的说法更适,昭字,本身有“显扬”之意,站在湘江西岸的九华,可以真切感受到它独立于四野的气势。

图片

曾祥平|摄

清光绪《湘潭县志》载:昭山“碧波澄湛,上摇绝壁,晴光烟霭,临泛忘归”,一直偏东北流向的湘江在这里遭遇群山,被迫转向,疾驰西北。因此形成九十度的大转折,并由此形成深潭。作为北境之水陆第一门户,它扼住湘中咽喉,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

图片

卢七星|摄

宋迪和米芾,一作画,一题诗,共同造就了昭山景观的核心:山市晴岚。“乱峰空翠晴还诗,山市岚昏近却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所谓山市晴岚,意为雨后初晴的昭山,那迷漫的山雾,缥缈的景象,宛若仙境。

图片

昭山古寺|大美湘潭公众号

一条古道贯穿昭山前山与后山,前山道起转三十六道弯,盘旋至山巅,止于昭山古寺,后山道自江边,沿山西麓盘旋入山,穿松林而上。昭山顶的昭山古寺,始建于唐初,突兀于奇峰之上,殿宇宏敞,凭栏便可俯眺湘江万顷碧波。半山腰有半山亭,可供游人小憩。山路景点星罗棋布,南有宋家祠堂、千手观音寺,西有昭潭、将军渡、龙洞等。绝佳的景观透视,在昭山,一览无余。

金霞山之秀

有一句话说,当你看到金霞山,你就明白了踏青的意义。海拔151米,山不高,却因其地势尖峦特立、峰巅奇石如笔,直插天空而地位显赫。

图片

图片|湘潭微政务、袁晓鸣

《湘潭县志》载:它“朝阳映翠,岚气金光,绚呈异彩,故名”上延岳秀,中扼湘流,下瞰潭城,层峦叠嶂,挺拔威仪”。相传,在远古时,有一男一女,男名金哥,善医术;女名霞姑,识草药。两人相互配合,长期在此地治病救人。为纪念这对男女生前的功德,乡人便以金哥的“金”字,霞姑的“霞”字,合二为一,即“金霞山”。

图片

金霞山天湖 陈旭东|摄

金霞山周围无高山,湘水绕山划了一个大湾,因而远处见之特别挺拔峻秀。迂曲的山道通峰接顶,关公坡上建有龙兴寺,朱墙黄瓦,梁上雕龙画风,建筑古朴典雅。古代的士子们早就对金霞山情有独钟,写下许多诗篇,“雨后岚光生木末,晚来山色对金霞”便是清代罗汝怀见金霞山雨后和晚来不同时候的风光而作。古磉洲与金霞山连结在一起,它是山下湘江河道里一带江心洲,是赏景游玩的好去处,还是湘潭望族古磉洲罗氏的发祥地。

这样一个朝光雨霁,灿若蒸霞的天然地也难怪惹众多诗词、书画、摄影名流纷纷来此,提笔留作了。

白云深处是昌山

昌山,坐落在湘潭县西南边陲石鼓镇与双峰县井字镇交界之处,山与峰相连,巍峨俊俏,气势磅礴,周回20公里,是湘潭县境内最高的山,俨然一道天然屏障。山北陡峭,“之”字山道通顶,山南逶迤数里,延伸至蒋市街镇境内。

图片

方阳|摄

关于西面一则“南岳姐,昌山妹”的传说很有意思。昌山主峰灵应峰(锦鳌峰),与南岳衡山是姊妹峰。据说身为妹妹的昌山长得太快,大有盖过“姐姐”之势,遭天妒,被雷劈开,从此姐妹分离。山上至今尚存雷祖殿。

说到雷祖殿,便引出了昌山绚丽的自然景观与浑厚的人文景观。“定而能静,海不扬波”定海寺、小憩佳处半山亭,脊背西耸立如鹰嘴的太公钓鱼石壁,七星岩、观音寨、香炉寨、青龙岭等昌山九景,典型的湘中山国风光。

图片

图片|湘潭日报社

仲春,万木吐绿,盛夏,涧水流湍,金秋,桐茶红熟,隆冬,大地冰封。到白云深处的昌山赶一场绝美日出吧。

从来仙境称韶峰

“来韶山,怎能不登韶峰?”古人赞“从来仙境称韶峰,笔削三山插天空。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江南第一仑。”群山环抱之中,韶峰独秀于群峰,虽不属南岳七十二峰,其高度却高过其中的许多峰,因而有“跻其巅俯视群山若子孙,南岳洞庭望之若既”的美誉。

山顶如天上宫阙,走过数层阶梯,便到了韶峰山顶的观日阁,再往上,便是韶峰古寺。整座韶峰寺采用仿金字塔造型,整座寺自下而上,由方而圆,古寺顶部则缀有一颗银色大金属球,球上一柄钢针直指蓝天。借舜帝南巡的美丽传说,矗立于韶峰的古寺香火十分旺盛。韶峰的山腰,为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时建起了一座毛泽东诗词碑林,里面随处可见毛泽东的书法作品,碑林内设有“毛泽东诗词艺术展”“毛主席和六位亲人塑像展”“毛泽东家书展”等,是国内第一个规模宏大的毛泽东诗词碑林。

图片

韶峰古寺|大美湘潭公众号

毛泽东尤爱韶峰,少年时代也常登峰观日,抒豪情壮志。1956年秋,毛泽东的几个表兄弟到北京去看他,席间,毛泽东问:“仙女峰(韶峰)顶上的那座石庙还在吗?我很想回韶山看看,到那时还要登一登仙女峰呢。”

现在的韶峰设立了“空中客车”韶峰索道,有人乘索道上山,雾带绕山,一望无际,也有人选择徒步,不断攀登,激励自我修炼。韶峰的卓尔不群,值得亲身体会。

湘潭的山远不止于此

亦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的褒忠山,正南山脉之天马山、紫荆山、晓霞山、五龙山...西南山脉之东雾山、乌石峰...西北山脉之狮子山、陶公山等等,或山峰相连,延绵不绝,或傲然挺拔,独树一帜。

山光水色

相映成趣

湘潭水丰

宋《五灯会元》记载了湘潭明照禅师与僧徒的问答。僧文:“如何是湘潭境?”师曰:“山连大岳,水接潇湘。”

湘潭市区就坐落在湖南中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的河套里。在不足五公里内,湘江连续接纳涓水和涟水两条支流,便构成了湘潭的主要水系。

千里湘江第一湾

千里湘江,浩浩荡荡,出漓江,汇潇水,经永州、衡阳、株洲,流经湘潭境内,滔滔江水倏然蜿回,划出一道长达42公里的大湾,成为湘江诸湾之最。这一湾,缠绕杨梅洲,弯出了“金湘潭”首富之区窑湾、“潇湘第一楼”万楼、在沿江风光带,行走湘水之畔,两岸风光尽收眼底,沿湾两岸的关圣殿、文庙、鲁班殿、湘潭城总文化古城墙、望衡亭等便在这水的浸润下积蕴着古朴与典雅。

图片

图片|湘潭日报社

文 庙

文庙大门便朝着江。它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初期,原来在小东门附近,元代毁于战火,明正德十一年迁建于今址。湖湘文化创始人胡安国父子曾来此讲学,相隔咫尺的昭潭书院曾由湘中名士王闿运执掌,辛亥革命时期,以刘道一、秋瑾为代表的一批革命党人曾以文庙为秘密据点。

图片

方阳|摄

如今,文庙所在地——湖南科技大学雨湖区恢复办学并更名为昭潭书院,生机勃勃,悄然延续。

杨梅洲

这座江中洲屿,过去是湘潭八景之一“雁落平沙”所在地,洲上树木葱茏,花草丛生,唐兴桥下江中撒网、垂钓的小渔船,江边或蹲或立的垂钓者,在杨梅洲边夕阳的映衬下,恍如现实版“渔村夕照”,野趣盎然。

图片

图片|千里湘江第一湾、红网、华韧影音

图片

杨梅洲风味|陈文杰

湘潭有谚语:“过了杨梅洲,就莫想吃茄子”,可见这儿独好的自然环境。

窑 湾

湘江从它身边流过,走进窑湾便走进了湘潭历史深处。这条古街建制于晋代,已历1700余年沧桑巨变,是湘潭城区文化发源最早、人文资源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方。

图片

罗红亮|摄

在窑湾狭长的街巷中,有陶侃墓、望衡亭、唐兴寺、唐兴桥、摩岩石刻“江山胜迹”等诸多人文景观。这里,景城相融、水陆相连,让人称领不已。

万 楼

又名“文昌阁”,濒临湘江北岸,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时任京官李腾芳为其取名为万楼,寓意“万,数之大者也,邑由此而大也”。文人墨客蹑级而上,身纵于楼之端,观景呤诗作赋。

图片

万楼 郭晓|摄

万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被誉为“潇湘第一楼”,内九外五的设计,寓意“九五之尊”,彰显着湘潭人立大志、蓄大气、做大事的独特胸怀和品质,正是如此,才有了如今“万楼兴 湘潭兴”的铿锵有力,才有了“青年码头”“湘潭眼”等文旅项目的掷地有声。

沿涓水行走,会发现怎样的惊喜。

涓水,为湘江一级支流,古代曾名为洛水,在嘉靖志里又称为易俗河,发源于双峰县,经衡山县入境,自西南而东北贯穿湘潭县中部,流经青山桥、花石、排头、锦石、射埠镇,至易河口镇卓江村汇入湘江。

图片

涓水 周铁东|摄

观政桥

观政桥位于湘潭花石镇的花石水与涓水汇合处,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县人王同仁等募捐七万金建桥。1914年,重建3孔红石拱桥。全桥东西走向长27米,面宽5米,高8米,两缘以棱形坊石为栏,栏柱每边16根,每一柱分别刻有狮、象、兔等物。虽经历数百年风雨,却保存完好。

图片

图片|大美湘潭公众号

寺门前义渡

寺门前义渡位于白石镇潭口村长元组寺门前,连接湘江两岸的湘潭县与衡东县,江波浩淼,石级逶迤,码头石级上两石狮保存尚好,渡口旁有一株树龄400年的古槐树,已列入湘潭县古树名木保护名目。据寺门前义渡碑刻记载:清成丰年间,马朝彩等乡贤在此设义渡,修建寺门前码头。宣统二年,马英九祖父马立安先生倡议捐资修复渡口,并置田产二十亩,逐年收租维持义渡。寺门前义渡见证了华夏儿女慈善友爱的优良传统,对宣传善行义举、教育后人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周铁东|摄

涟水,在嘉靖志里又称湘乡河,发源于新邵县观音山南麓,由新邵县落马江进入娄底市境内,自西向东,流经涟源市、娄星区、开发区、在娄星区梨头咀汇合孙水注入水府庙水库,经双峰县、湘乡市,于湘潭县河口汇入湘江。

图片

涟水 肖鹄|摄

水府旅游区

广阔湖面岛屿如繁星点缀,地处湘中腹地的水府旅游区是以水府庙水库为依托,6.7万亩水面积,83%水域面积属于湘乡。一座座圆润滴翠的小山被湖面紧紧拥裹,若隐若现的白墙、红瓦的农家小舍,每一帧都映在心尖。水清、山静、石奇、洞险,这座“湘中的千岛湖”实在别有一番滋味。

图片

好水出好鱼,水府庙水库以其独特的水质孕育了刁子鱼、鳜鱼、银鱼等多个品种的上等食材。

曾国藩诗文岛

坐落在湘乡市新旧城之间的涟水河中,由碧洲公园提质改造而成,曾以湘乡八景中的“碧洲芳渡”和“涟水卷帘”而闻名,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突出“文化、旅游”主题,兼具“休闲、健身”功能的都市综合性公园,被誉为湘乡城区的“绿心绿肺”。同时,从《曾国藩全集》中选录诗文九十五则,分为励志、修身、为学、齐家、理政、治军、咏怀七篇,加前言与后记部分各选录共九十七则,镌刻陈列于湘乡碧洲岛之上,体现了曾国藩治家治学、治军之道和立德、立功、立言之行。

图片

图片|今日湘潭

东山书院

碧水明镜,东台倒映。东山学校始建于1895年,书院高墙围绕,河塘环护,深院清幽,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也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母校。“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1910年秋,读遍了韶山所有私塾,七次转学的毛泽东来此求学,这段求学生涯是毛泽东独立思维建立的开始。正如毛泽东所说:“我是吃韶山的饭,受湘乡的教育成长起来的。”

图片

书香缕缕,学脉悠长,每一处院落,每一枚砖瓦,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

韶山灌渠

看惯了高楼大厦,车水人流,走出繁华的都市,韶山灌渠是一个理想的好去处。

图片

图片|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 湘潭日报社

韶山银河蜿蜒于山岳之间,游曳于湘中丘陵,渠道水面狭窄,有时急流飞泻,有时流水潺潺,沿途隧道深幽静谧,如藏匿深山的巨蟒,从山的这边穿梭而入,从山的那边飞跃而出。绿树掩映中的韶山灌区陈列馆记录着这些岁月静好背后的战地诗歌,停下脚步,静静地听,默默地想,你一定会感受到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图片

图片|韶山灌区工程管理局 湘潭日报社

曲曲折折,生生不息,湘潭的水无尽,波光潋滟的盘龙大观园,澄碧如染的碧泉潭,白鹭翔飞的四美湖......

图片

盘龙大观园|大美湘潭公众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石坝水库|湘潭加贝仙、万子萱

时光清浅,山水依旧

湘江岸边的这座城每一天都在奋力生长

碧水钟山,深情不负

湘潭,这座山水之城,翘首盼君至,与岁月同修,拾梦人间

来源:湘潭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编辑:刘放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