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进入“初伏”,长达40日的三伏天到来。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最闷热的时段。医院的门诊、急诊多了不少中暑、胃肠炎、“空调病”等夏季病患者,还有不少因高温湿热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皮肤疾病等患者。对此,湘潭爱尔仁和医院内科主任汤红光提醒:高温湿热天气里,做好健康防护很重要。
汤红光介绍,每年盛夏时节,医院都会接诊不少中暑病人,其中不乏热痉挛患者。由于人体是恒温的,所以一旦遇上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就会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等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中暑可细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汤红光说,先兆中暑发生时,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如果先兆中暑继续加重,则为轻症中暑。轻症中暑如能及时救治处理,数小时后症状可好转。
“尤其要注意的是重症中暑,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热射病。”他说,轻症中暑继续加重,可发展为热痉挛、热衰竭,若没有及时治疗进而发展则成为热射病,会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亡。
汤红光介绍,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寻找环境通风、阴凉处休息;解开领口扣子、衣物,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补充水分,小口慢饮;休息后若无好转,应立即送至就近医院,或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
汤红光提醒,高温天气下要保证充足饮水,成年人每天宜喝水1.5升以上,提倡少量多次饮水;避免在太阳直射、高温、不通风的环境活动或工作;减少户外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太阳直射;外出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并提前准备好常见的防暑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等。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谭璐
编辑:刘放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