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到4日,省残联举办2023年全省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培训班,传达省残联八代会精神,安排部署我省状况调查工作。湘潭市残联作为4个发言的地市残联之一,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近年来,湘潭市残联在调查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调查常态、数据动态、机制联动、数据转化”的长效机制,为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和基础保障。
强组织领导,构建四级联动机制
构建工作大格局。将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纳入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把“提升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水平”,列为今年重点抓的“六件实事”之一。用好考核“指挥棒”。将基本状况调查工作作为残联“一把手工程”来安排部署,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明确责任分工,在全市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相关科(股)室全力主抓,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专项资金有保障。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将工作经费纳入残保金项目预算,县级残联按照要求落实了人员培训、数据采集等必要工作经费,全市实现了移动终端采集全覆盖。
优工作队伍,全面提升业务水平
健全组织强队伍。开展市县乡村四级残联组织集中换届工作,打造五强残联组织,配齐配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队伍,打造了一支以基层残疾人工作联络员为主相对稳定且素质较高的一线调查员队伍。培训赋能促提升。2023年举办全市残疾人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951名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实现全覆盖培训。走访调查常态化。探索实时更新模式,在全市残联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六走六促”调研行动,发现问题线索30个,及时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出台《湘潭市困难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制度》,明确要求专职委员入户访视时间次数质量,实现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实时更新;开展惠残助残政策大宣传、大督查,编印发放 8 万本政策一本通,发现的35 个难点问题和个人需求全部得到解决。
重督导激励,不断提升数据质量
强化工作方法。为确保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实施“望闻问切”工作法,采集方式以入户调查为主,做到入户“零距离”,“乡不漏村、村不少户、户不缺人、人不漏项”。强化全程督导。按照“全过程控制”的原则,突出抓好“核查、培训、调查、录入、分析”等关键环节。强化结果运用。根据数据的真实性、录入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进行排名,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下拨工作经费,激励基层参与状况调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的有效落实。
抓数据运用,有效推动精准服务
深入分析补短板。委托第三方课题组分析各县市区存在的问题,深层次挖掘数据变化原因,撰写数据分析报告,提出发展对策,确定今后的改进举措,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成果转化提质效。将数据充分运用到残联系统就业、康复、教育、困难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工作中,为残疾人实施供需对路的精准服务,着力扭转以往“重信息不重需求不管服务”的问题。部门联动准施策。湘潭市政府残工委出台《关于健全湘潭市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建立起“物质+服务+保险+信息化”的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将数据情况和符合享受惠残政策目前暂未享受人员名单,向民政局等残工委成员单位进行通报。31297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26892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831户防返贫监测残疾家庭未出现返贫致贫现象,实现残疾人社会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补尽补、应托尽托。 8月3日到4日,省残联举办2023年全省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培训班,传达省残联八代会精神,安排部署我省状况调查工作。湘潭市残联作为4个发言的地市残联之一,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近年来,湘潭市残联在调查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调查常态、数据动态、机制联动、数据转化”的长效机制,为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和基础保障。
强组织领导,构建四级联动机制
构建工作大格局。将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纳入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把“提升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水平”,列为今年重点抓的“六件实事”之一。用好考核“指挥棒”。将基本状况调查工作作为残联“一把手工程”来安排部署,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明确责任分工,在全市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相关科(股)室全力主抓,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专项资金有保障。积极协调市财政局将工作经费纳入残保金项目预算,县级残联按照要求落实了人员培训、数据采集等必要工作经费,全市实现了移动终端采集全覆盖。
优工作队伍,全面提升业务水平
健全组织强队伍。开展市县乡村四级残联组织集中换届工作,打造五强残联组织,配齐配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队伍,打造了一支以基层残疾人工作联络员为主相对稳定且素质较高的一线调查员队伍。培训赋能促提升。2023年举办全市残疾人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951名村(社区)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实现全覆盖培训。走访调查常态化。探索实时更新模式,在全市残联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开展“六走六促”调研行动,发现问题线索30个,及时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出台《湘潭市困难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视制度》,明确要求专职委员入户访视时间次数质量,实现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实时更新;开展惠残助残政策大宣传、大督查,编印发放 8 万本政策一本通,发现的35 个难点问题和个人需求全部得到解决。
重督导激励,不断提升数据质量
强化工作方法。为确保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实施“望闻问切”工作法,采集方式以入户调查为主,做到入户“零距离”,“乡不漏村、村不少户、户不缺人、人不漏项”。强化全程督导。按照“全过程控制”的原则,突出抓好“核查、培训、调查、录入、分析”等关键环节。强化结果运用。根据数据的真实性、录入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进行排名,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下拨工作经费,激励基层参与状况调查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的有效落实。
抓数据运用,有效推动精准服务
深入分析补短板。委托第三方课题组分析各县市区存在的问题,深层次挖掘数据变化原因,撰写数据分析报告,提出发展对策,确定今后的改进举措,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成果转化提质效。将数据充分运用到残联系统就业、康复、教育、困难家庭无障碍改造等工作中,为残疾人实施供需对路的精准服务,着力扭转以往“重信息不重需求不管服务”的问题。部门联动准施策。湘潭市政府残工委出台《关于健全湘潭市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建立起“物质+服务+保险+信息化”的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将数据情况和符合享受惠残政策目前暂未享受人员名单,向民政局等残工委成员单位进行通报。31297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26892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831户防返贫监测残疾家庭未出现返贫致贫现象,实现残疾人社会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补尽补、应托尽托。
来源:湘潭市残联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