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26日),48岁的汤洪波即将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第2次进入太空,他也成为了两度飞天间隔时间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汤洪波说,这次任务对他而言,既是一次探索之旅,也是一次回家之旅。时隔两年再次回“家”,他做了哪些准备?
01
1975年,汤洪波出生于湖南湘潭。18岁那年,他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想招飞入伍,父母都很支持他。
最终,经过考试和体测,他如愿考入空军第五飞行学院,毕业后来到新疆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但实战演练远比想象复杂,在进行飞行训练时,汤洪波驾驶的飞机在落地时,一度把握不稳。于是,他总拿着飞机模型比划着起飞降落,甚至吃饭时,他也常常拿着饭勺子比划着。
经过八年的飞行训练,他凭借出色的成绩,成为飞行大队的大队长。“我喜欢听那种飞机发动机起飞的时候发出那种轰鸣声,也喜欢开着飞机在云层里面钻来钻去,这种直插云霄的感觉很惬意。”汤洪波说。
02
2010年,经过层层选拔,汤洪波成为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但天空和太空有着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
其中,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一段时间,他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烦躁。后来,经过反复训练和调试,让情绪逐渐平稳下来,他也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
航天员汤洪波在进行空间站任务模拟失重环境水下训练。
汤洪波曾入选神舟十一号备份乘组,真正实现飞天梦却是在2021年6月,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向了太空。
为了这一天,汤洪波足足准备了11年。
“我坚信要做更好的自己,每天让自己稍微优秀一点。我曾经说过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汤洪波说。
03
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序幕。
入驻太空家园伊始,汤洪波每天都忙碌而充实。他说,那段时间每天一起床就要把一天的工作梳理出来,最长一天工作了17个小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他们还需保持谨慎细心。
神舟十二号乘组在核心舱内活动。
汤洪波回忆,飞行中,他时常通过舷窗俯瞰地球,“曾经积贫积弱的神州大地,现在却是这个星球上最亮最美的地方,我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2021年7月4日,我国实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也是汤洪波的首次太空漫步。这次出舱结束之后,喜欢摄影的汤洪波,用相机记录下了空间站组合体过境祖国上空的景象。
在轨3个月期间,航天员乘组建立了空间站工作和生活环境,管理和照料空间站,实施了两次出舱活动,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及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完成任务离开空间站时,汤洪波心里有着诸多不舍,他相信他一定会再回来。“离开的时候,我又转了一圈空间站核心舱里面,又到处看一看,心想我肯定是还会回来。”
现在,汤洪波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回到那个太空的家。
04
作为神舟十七号乘组的指令长,相比上一次任务,这一次,汤洪波要进入的是有着三舱构型的中国空间站,而执行上次神舟十二号任务时,只有一个核心舱,毋庸置疑这一次要面对的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
一年多时间里,作为指令长的汤洪波带领乘组中另外两名航天员在地面上开启了反复磨合和训练的过程。
汤洪波表示,只有地面训练扎实,天上才能干得明白。“在太空飞行之中危险是无处不在的。可以这么说,航天员即使睡着了也要睁一只眼睛,要做到前一秒与周公握手,后一秒精神抖擞。”
虽然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但汤洪波的座右铭是“做难事必有所得”,“有压力也是好事,会促使我们不断完善训练,准备到位了,就更加有信心,期待着发射的那一刻。”
来源:央视新闻
作者:张棉棉 邢斯嘉 张筱璇 王刚 李晓东 孔方舟
编辑:刘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