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湘潭人·萧卡⑦丨湘乡梅桥镇:家乡人民以自己的方式纪念萧卡
2025-07-17 21:40:25 字号:

湘潭人·萧卡⑦丨湘乡梅桥镇:家乡人民以自己的方式纪念萧卡

编者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当C919、运20等国产大飞机渐渐被国人熟知,一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双冷发电机、红旗导弹、“运十”飞机等国之大器的研制打下坚实基础、立下赫赫功勋的湘潭人,逐步走进家乡人民的视野……他就是萧卡(1919.11.15—2015.2.8),为“湖湘精神”与“红色湘潭”再添时代注脚的一个“大写的人”。

近期,红网时刻新闻记者通过多方走访,深度发掘萧卡在那个峥嵘岁月里鲜为人知的故事,多角度诠释这位湘潭人为国为民奋斗终身的气概与豪迈。

微信图片_20250717100308_副本.jpg

240国道旁的梅桥历史文化陈列展。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兴夏 刘放明 楚湟 湘潭报道

他,6岁挥毫写下人生第一笔遒劲书法,14岁以对联激励乡邻,15岁投笔从戎驰骋沙场,35岁白手起家攻克世界级工业难题,60岁重返一线领衔国产大飞机研制,85岁以诗句明志:“三湘多志士,人定胜天公”……这是家乡人民对萧卡一生的概括。

今年初,在萧卡逝世10周年之际,湘乡市梅桥镇“梅桥历史文化陈列展”正式对外开放,萧卡事迹在“贤杰辈出人文梅桥”篇章中展出。这是梅桥人民以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位为国为民奋斗终身的梅桥贤杰。

微信图片_20250717100243_副本.jpg

展陈现场。

盛夏时节,在240国道湘乡梅桥段的路边,梅桥历史文化陈列展古朴而庄重。自免费向公众开放后,这里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激发了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同。

走进陈列展,一幅幅英雄烈士的老照片,讲述着先辈们走出梅桥、立志家国大业的动人故事;一件件承载岁月的老物件,记录着梅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展览共分为“岁月留痕古韵梅桥”“贤杰辈出人文梅桥”“敢为人先忠义梅桥”“异彩纷呈靓丽梅桥”四个部分,生动展示了梅桥的历史沿革、杰出人物、人文地理及发展概况。

微信图片_20250717100124_副本.jpg

萧卡展区。

在萧卡展区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纵情诗书画,淡泊宠辱名”,这是萧卡87岁时书写的作品,以洒脱的笔墨映射出他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的豁达人生态度。

照片墙上,萧卡陪同刘少奇视察上海电机厂、萧卡检查“运十”飞机、萧卡主持研制的“红旗一号”导弹、萧卡领导研制的双水内冷发电机……一张张照片,真切回顾了那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地上摆放的是“红旗一号”导弹模型。“发射架”上修长的“弹体”、四组飞行翼翅,无声展现出国之重器的威武霸气。

抬头便是悬挂着的“运十”飞机模型,白色机体上四台翼吊式“发动机”清晰可见,飞机正拉起机头冲向蓝天。这是当年萧卡带领同事们,对14万幅图纸一张张审定后,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研制出来的首架国产大飞机。“运十”的诞生,让我国成为了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发大型喷气式客机的国家。

墙上还有一段萧卡晚年曾说过的一段话:“我在上海搞工业建设,搞的都属开拓性的行业,电机、仪表、导弹、大飞机,现在也都搞起来了,我感到很荣幸。”

微信图片_20250717100239_副本.jpg

展区内的飞机与导弹模型,展现出这位梅桥人的“高度”。

萧卡一生的奋斗经历,正不断激励着周围的人。

早在十年前的萧卡同志追思会上,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表示,要学习萧卡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而在家乡人民心中,萧卡也有着极为鲜明标签。梅桥历史文化陈列展的讲解员说:“我们要传承萧卡精神,在乡村振兴一线做躬身为民的‘孺子牛’,在科技创新前沿当敢为人先的‘急先锋’,在红色基因传承中做薪火相传的‘火炬手’……”

斯人已逝,“萧卡”永存。

来源:红网

作者:王兴夏 刘放明 楚湟

编辑:刘力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