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理论文章 | 以古鉴今,治酒明纪——从《酒诰》看新时代党员干部管酒治酒之道
2025-07-10 18:08:29 字号:

理论文章 | 以古鉴今,治酒明纪——从《酒诰》看新时代党员干部管酒治酒之道

毕良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酒亦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可增进感情、活跃气氛;滥用无度,则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危及国家安危。西周初年,周公旦颁布的《酒诰》,正是针对当时酗酒成风、危及社稷的严峻形势而制定的禁酒令。如今,当我们再次审视这份古老的文献,不禁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与警示,对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管酒治酒之道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往事之鉴:杯中浊酒,足以倾覆社稷

《酒诰》中提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周公认为,“酒是用来祭祀的。上天降下旨意,开导我们的人民,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后来上天降下灾祸,我们的人民因大乱而丧失德行——这无一不是酒造成的。从最小的诸侯国到最大的国家,都因此灭亡——这无一不是酒的罪过。”寥寥数语,说明酗酒与国运的深刻关联——酒本用于祭祀,但放纵无度,便会“丧德”“丧邦”。

周公的忧虑直指要害:“群饮”之祸:对聚众纵酒者严惩不贷,因其败坏风气、动摇根基。“丧德”之危:酗酒使人迷失心性,丧失勤勉、恭敬、节俭的美德。官员若沉溺其中,必然懈怠职守。“丧邦”之鉴:商纣王“沉酗于酒”导致“腥闻在上”,最终王朝倾覆。《酒诰》警示我们:纵酒、酗酒绝非小事,它关乎官员德行、政府形象乃至政权稳固。

在《酒诰》中,周公告诫执政者,饮酒有三点要求:一是“无彝酒”,意为不能经常饮酒,必须有所节制;二是“饮惟祀”,只有祭祀时才可以饮酒,强调要在恰当的场合才能饮酒;三是“德将无醉”,要求人们在饮酒时要保持适度,不能喝醉,以免因醉酒失态而做出违背道德和礼仪的事情。《酒诰》并非简单禁酒,其核心在于“德将无醉”——以德性驾驭饮酒行为、防微杜渐。

明朝的方孝孺将酒的危害总结为:“酒之为患,俾谨者荒,俾庄者狂,俾贵者贱,而存者亡”。即:使谨慎的人变得荒唐,使庄重的人变得狂妄,使高贵的人变得低贱,使活着的人丧失生命。普通人饮酒尚且如此,领导干部一旦沾染嗜酒、酗酒的恶习,造成的危害更大:思想滑坡、小节失守,逐渐坠入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深渊,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现实之警:酒桌歪风,侵蚀党的健康

从遥远的西周到如今的新时代,“酒”与“廉”的话题,常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对照《酒诰》的警醒,审视当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条例明确要求“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同时,条例还扩大监督管理范围,明确“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参照本条例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其中对违规饮酒、公款吃喝等问题的禁令,是新时代的“治酒”宣言。然而,“酒桌文化”的积弊有其顽固性,危害不容小觑,主要有:

一是“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在酒桌上进行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违规行为。他们以吃喝为名,行腐败之实,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例如,某市医院原党委书记多次接受私营企业主的宴请和旅游安排,最终因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问题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是“醉眼朦胧,形象崩塌”:党员干部酒后失态、失言、失德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个人形象和声誉,更对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背景下,这些负面新闻往往会被迅速放大并广泛传播,进一步加剧公众对党员干部的不满和质疑。

三是“酒气熏天,健康消损”:过度饮酒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党员干部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其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然而,一些党员干部却因沉迷于酒桌文化而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保护和管理,长期大量饮酒不仅会导致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等问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

四是“奢靡浪费,败坏风气”: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行为不仅违反了党的纪律和规定,更严重浪费了公共资源和社会财富。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更助长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社会风气。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这些行为必须被坚决遏制和纠正,一旦稍有松懈,违规饮酒、酒驾醉驾、酗酒滋事等问题便可能死灰复燃。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狠刹“酒”风邪气,避免指战员从“小酌”滑向“失足”,坚决防止“酒气”熏染党性、败坏风气。

治理之策:以纪为尺,涵养清正之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市消防救援队伍要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一场攻坚战、持久战,从管酒治酒这个小切口入手,做好从严管党治队这项大工程。

(一)坚持以德为先,筑牢思想堤坝

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作风”和“党性”的辩证关系,将纪律自觉内化为政治自觉。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往往源于党性修养的不足和理想信念的动摇。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作风问题,就必须加强党性教育和修养。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另一方面要始终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主动抵制“酒桌文化”侵蚀。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奢侈享乐等不良风气的侵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做到勤俭节约、量入为出。

(二)坚持立规明纪,牢记“红线”“雷区”

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党纪法规和条令条例。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纪律和规矩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做到令行禁止、步调一致。特别是在饮酒问题上,要坚决执行公务活动全面禁酒的规定,杜绝任何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饮酒行为。

另一方面,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社交方式。党员干部要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社交方式。要合理安排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要避免参与低俗、庸俗、媚俗的娱乐活动和社交圈子,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

(三)坚持执纪从严、高悬问责利剑

一方面,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敢抓敢管、较真碰硬,对违规吃喝等问题“零容忍”。要严格对照学习教育集中整治的突出问题,做到“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坚决刹住违规吃喝歪风,坚决纠治违规收送红包礼金等陋习。同时,也要做一个区分,集中整治违规吃喝是为防住腐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而不是防住人间烟火;从来只有“禁止违规吃喝”,没有所谓“禁止正常吃喝”。整治违规吃喝,不是要扑灭饭桌上的烟火气,而是要清除饭局里的歪风邪气,让餐饮回归本味、让交往回归纯粹。我们一切的整治措施,都是通往这个目标的“桥”和“船”,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正常餐饮。各级党组织不能把指战员亲朋好友之间餐饮活动“一禁了之”,用简单粗暴代替精准治理、形式主义掩盖能力短板,这是一种懒政思维和形式主义的表现。

另一方面,支队纪委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违纪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违规吃喝从来不是简单的“吃饭”,而是“四风”滋长的温床、腐败萌发的土壤——违规吃喝隐藏着权力寻租、酒桌应酬裹挟着利益输送。纪检部门要树立全局思维、增强系统观念,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推动形成综合施治、标本兼治的工作格局。在实践中,既要“由风查腐”,深挖彻查作风问题背后存在的请托办事、利益输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又要“由腐纠风”,将“四风”问题作为案件查办的“必问必核事项”,深究作风问题根源、斩断风腐交织链条。

《酒诰》作为古代治酒的经验总结,为新时代党员干部管酒治酒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从严管党治吏不动摇,严格落实管酒治酒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要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和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要建立健全监督执纪问责机制,形成有力震慑和有效约束;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相信在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管酒治酒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系湘潭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毕良之

编辑:吴佳俊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