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通讯员 李炜 湘潭报道
当标准化生产遭遇市场同质化困局,当传统种植面临增收瓶颈,新农人们该如何面对?由湘潭市农业农村局主办,湘潭人才集团、湘潭市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承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定制农业创新班的课堂上,湘潭新农人正在用“定制思维”重绘农业基因图谱。
从“大路货”到“定制化”,现代农业解锁溢价密码
“过去拼产量,现在必须拼特色。”参与定制农业创新班、富硒农业与农旅融合观摩后,王斌的认知被彻底刷新。
他学到精准种植技术如何提升富硒作物品质,更惊叹于休闲农业对农产品价值的倍增效应。王斌忍不住感叹:“同样一个农作物,在田园综合体里能变成采摘体验、文创礼盒、养生套餐。”
直面本地产业链短、品牌弱的痛点,王斌计划打造定制体系——通过电商直连消费者需求,开发订单式种植,并结合文旅设计做好第三产业,让农田变身为“健康定制工坊”。
精耕细作提效能 绿色科技铸“粮”心
“永安村的稻米品牌溢价背后,是以粮食品牌化为引领下的三产融合;天府粮仓的连片高产,靠的是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经验,与我们高产高效的理念完美契合。”尹菊香说。
观摩现场。
作为深耕粮油种植的“老把式”,参加了定制农业创新班、浙江示范农业创新班、智慧乡村赋能农业共富主题观摩交流会等培训的尹菊香敏锐地捕捉到关键突破点,那就是用科技为传统种植注入绿色动能。
在浙江“禹上稻乡”的稻田艺术景观与成都战旗村、天府粮仓的万亩智慧农田前,尹菊香的目光始终聚焦在绿色生产与精准管理的技术内核上。“高产高效不是口号,而是每一滴肥、每一度电的精打细算。”尹菊香正计划将浙江的标准化基因与四川的智能化经验植入自家农田,推动绿色种植技术升级、提升经济效益。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李炜
编辑:吴佳俊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