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科技大学三下乡团队到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中心小学送课
2025-07-12 10:53:08 字号:

湖南科技大学三下乡团队到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中心小学送课

图片1.png

7月9日,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逐梦新晃推普韵,侗乡共语进万家”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在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中心小学,为孩子们送去三场别开生面的特色课堂。

“老师!这个‘哈’字的甲骨文,像不像小朋友笑起来的样子?” 凉伞镇中心小学的杨甜同学举着用扭扭棒拼搭的甲骨文作品,眼里闪烁着发现的惊喜。在 “甲骨奇遇记” 课堂上,队员带领孩子们用柔软的绒棒 “建构” 文字筋骨,从“马” 的奔腾到“草” 的舒展,古老的文字在小手中变得可触可感。课程巧妙结合甲骨文“象形”特征,通过动手拼搭、字谜游戏和“比一比”“读一读”环节,让孩子们在感知文字之美的同时,自然掌握普通话规范发音。

图片2.png

“被误会时,心里像有团火在烧!”“考 100 分时,甜得像吃了糖!” 在情绪管理心理课上,孩子们围着队员踊跃分享。这堂以 “情绪特工队” 为主题的课堂,用表演游戏开场引导孩子们识别“开心”“愤怒” 等情绪,再借助动画短片鼓励他们用普通话表达内心感受。

图片3.png

“月亮!”“山峰!”“爱心!” 随着实践团队员报出 “月”“山”“爱” 等 “令牌字”,教室里应答声此起彼伏。这场以 “飞花令” 为载体的语文课堂,从限时词语比拼到诗词背诵、视频感受,层层递进。孩子们在积累词汇、感受“明月松间照”“会当凌绝顶”的语言魅力中,既锻炼了普通话表达的流畅度,也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飞花令成为连接古今的桥梁。

三堂特色课,载体各异却指向同一个初心,那就是让推普工作扎根文化土壤,让乡村教育充满青春力量。在凉伞镇的阳光下,古老文字与童真巧思对话,规范语言与文化根脉相融,湖南科技大学的青年学子们正以实际行动,让三下乡的足迹印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瞿可可 黄敬贤

编辑:黄滔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