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田镇新时代文化实践所,赵伏玲(中)为孩子们讲解革命故事。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楚湟 通讯员 刘悄 湘潭报道
8月的湘乡市白田镇,暑气灼人。一位身形佝偻的老人,挎着灰色的帆布包,正顶着烈日在蜿蜒的田埂上前行。她怀揣的“宝贝”——刚为孩子们筹齐的助学金,必须在开学前送到有需要的孩子们手上。
“赵奶奶来啦!”清脆的童声划破村舍午后的宁静,闻声赶出来的贫困户周妈妈又感动又心疼:“这么热的天,您老怎么又来了?”这位让村民牵挂、让孩子们欢呼的老人,就是获评“湖南好人”的八旬老党员——赵伏玲。
三十六载讲台,照亮求知路
赵伏玲出生于1940年。1960年,赵伏玲站上白田镇小学讲台,自此她的生命便与孩子的未来紧紧相连。1996年,她从白田中心小学校长岗位退休,但她的“教育事业”远未终止。
赵伏玲看望困难家庭学子。
“我特别喜欢孩子,爱孩子,就要教他们走正路、做好人,这是根子上的事。”回顾36年执教生涯,赵伏玲眼中依然闪烁着慈爱与坚定的光芒。她治校首重立德,组织学生给五保老人送米送菜、寒冬帮老人糊窗户、洪灾时带头捐款……这些德育实践,让白田中心小学成为湘乡市德育标杆。
真正的考验在退休后来临。彼时白田学校面临撤并危机。“学校没了,村里的娃怎么办?”已退休的赵伏玲坐不住了,自告奋勇担任校外辅导员,一当就是23年。
她四处“化缘”,发动学生、联络爱心人士,为学校一点点筹措资金。砌围墙、改厕所、修设施……23年来,经她手筹措的款项超20万元。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各方的努力下,白田学校不仅“保”住了,还跃升为省级合格学校,教学质量稳居全镇前列,2017年被评为湘乡市先进单位。“没有赵老师,就没有白田学校的今天。”白田镇分路口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邹品国的话,道尽了村民的心声。
“六一”儿童节赵伏玲看望孩子们。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后,赵伏玲都要组织爱心人士到白田镇各学校、幼儿园走访慰问,为孩子们表演文艺节目,自己带头向困难家庭的孩子捐款。
赵伏玲看望贫困学生周瑾轩。
白田镇沙田中学初一学生周瑾轩父亲早逝,母亲在外务工,他和年幼的妹妹同身体残疾的奶奶一起生活。赵伏玲格外关心周瑾轩的学习生活,隔一段时间就带着生活用品到他家探望,督促两兄妹好好学习。
“赵奶奶和蔼可亲,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很感谢她,长大以后也要像赵奶奶一样做一个有爱心、报答社会的人。”周瑾轩说。
半生牵挂乡邻,传递手足情
赵伏玲到白田敬老院看望老人。
在赵伏玲心里,孩子是希望,老人是功臣,都怠慢不得。
为了老人们生活得丰富多彩,老有所乐,赵伏玲和白田村的老人组织成立了老年协会。20多年来,她将老人们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教他们打腰鼓、唱歌跳舞,让寂静的乡村晚年焕发生机。
赵伏玲一行慰问抗美援朝参战老兵。
每年的重阳节前后,赵伏玲都要到各村困难老人、抗美援朝参战老兵家走访慰问,送钱送物、送文艺节目,白田村、石江村、大冲村、上扶村等村的困难老人都成了赵伏玲的好朋友。
2010年寒冬,她带着全家和文艺队去镇养老院慰问,给40位老人包红包、办盛宴、演节目。得知当天有位老人过生日,她悄悄又塞过去一个200元的生日红包。今年7月,她再次为老人们送去物资,还上台表演歌伴舞,逗得老人们开怀大笑。
党员本色如灯,光耀乡土间
赵伏玲与白田镇乡贤联合会爱心小分队送助学金。
“我出生在旧社会,跟着母亲讨过米、要过饭,是共产党让我们翻了身,过上好日子。”这句常挂嘴边的话,正是赵伏玲一生善行最朴素的注脚。
1973年入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她刻进生命的信仰。“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她总把感恩挂在心头。于是,回报社会、帮助他人成了她毕生的使命,即便自己节衣缩食,也从无迟疑。
这是一种质朴到极致的信念,却迸发出最坚韧的力量。她从生活点滴中省下每一分钱,化作滋润乡土的甘霖,悄然滴灌无数困境中的生命。在她的感召之下,助人为乐在白田镇已蔚然成风。
她的爱,从不局限于个人善举,更在于唤醒更多同行者。2020年10月,她推动成立湖南首家乡镇“乡贤联合会”,为发掘红色遗址、整理革命历史、筹建村史陈列室奔走筹资。一颗赤心召唤游子归来,共同为家乡绘制发展同心圆。
白田镇党委书记綦敏感慨道:“赵老师就像一个永不停转的陀螺,时刻牵挂着村民的事。”
来源:红网
作者:楚湟 刘悄
编辑:凌雨晴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