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在中国兵器江麓集团传动分厂忙碌的卜伟伟忽然看到了师父那本历经多年已油渍斑斑的《忽然之间》,这本册子给他的内心带来了无限的感动,里面记录着一位工匠许多个“忽然之间”,就像一阵清风,吹拂着每一个希望在岗位上有所建树的人的内心。
一张桌子:工匠精神的火种
"我是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孩子,父亲是一位木匠,十里八村的人都十分认可父亲的手艺。我家有一张桌子,用了传统的榫卯结构,到今天已经有了四十多年的历史.....”卜伟伟提起父亲,脸上带着骄傲的笑容。他仍记得自己孩童时,看父亲指尖灵巧,往来匆忙,一件件精美的器物从父亲手下被制造出来。卜伟伟十分希望可以像父亲一样拥有精湛的技艺、一丝不苟的态度和面对坎坷乐观从容的心态。
大学专业的选择牵动着无数父母和孩子的心,这也一直困扰着卜伟伟。父亲兢兢业业的身影留在了卜伟伟心里,工匠精神的火花点亮着他前行的路,最后他与父亲共同商定,选择职业技术学院的铣工专业。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时他自己也不清楚一名优秀的工匠将成长在江麓。
一次竞赛:明确走“工匠”的道路
罗军与卜伟伟(右)一同研究零件工艺
2008 年是卜伟伟毕业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更是新篇章开启的一年。2008年6月,卜伟伟参加湖南省数控技能大赛,以全省第一的成绩晋级全国决赛。就是在那里,卜伟伟第一次认识了改变他一生的导师——罗军。
炎热的夏天,大家在全国大赛训练营中一起备战决赛。初见师父,卜伟伟说了师父的一个突出特点:不管多么炎热,他总是穿戴整齐,衣服一尘不染。此时的卜伟伟还是一名学生,但罗军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人,2002年以来,他先后获得了“湘潭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湖南省兵器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工种二等奖等多项荣誉。面对新人的疑问,埋头在车床的罗军亲手演示给大家看,当问题被解决,罗军的脸上总是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其中有一件事至今让卜伟伟记忆犹新。赛前训练需要提前准备好比赛的毛坯,由于这是一种半成品,需要提前从市场上购买原材料进行粗加工。卜伟伟遵循着书本的参数进行切削,但是效率很低,这时候罗军给他的夹具做了一个“止口”,同时给了他一个实用的参数,他们的装夹效率提升了两倍,这是师父用亲身实践给他上的第一课,这堂课的名称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
卜伟伟受到罗军的感染,也选择追寻他进入江麓,成为罗军的徒弟,当了一名铣工工人。从此,他走上了努力成为一名大国工匠的道路。
一次教诲:洗净蒙尘的“工匠”心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工匠的心就像战袍,需要“朝朝勤拂拭",才能不让怀疑、懒惰、自满的灰尘落在身上。卜伟伟就是这样做的,他将师父罗军的话落实在江麓工厂的大地上。
在他的从业生涯中,一件事情的教训让他至今都难以忘记。2021年,卜伟伟与师父罗军等人共同参与了某框架轴系列以铁代磨攻关项目,以解决磨削工艺效率低的问题。起先,一切都进行得非常顺利,但是随即而来的测试数据不稳定让卜伟伟十分疑惑,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此次技术攻关将不能如期完成。
卜伟伟的疑惑与着急被罗军看到眼里,罗军笑着打趣他:“都当大师的人了,这点问题就把你难倒了?”卜伟伟使用的内径百分表是用于测量孔或槽的关键量具,由测头、表杆、表头等组成。每个零件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罗军对卜伟伟说:“你把表头都拆下来看看有什么不同?”卜伟伟经过检查后发现表头测头的螺纹松动了,他才明白师父话语的意味深长。通过这个细节,卜伟伟明白了作为一名工匠,成败就在毫厘之间。
成为大国工匠道阻且长,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教诲,一次次的经验,让他成为了一名坚定且经验丰富的技术能手、杰出工匠。
一生追求: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以罗军名字命名的国家级创新工作室,培养了一批在省市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数控技能人才,其中卜伟伟就是师父手下出色的爱将。集合着“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集团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兵器大工匠”……一众荣誉的罗军师父,背后是34年如一日的勤奋钻研和务实创新。虽已年过五十,他依然奔忙在一线,为科研生产技术攻关献计施策,毫无察觉疾病悄然爬上了他的身体,2025年罗军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工友和一生眷念的机台。
作为师父的爱徒,罗军的离开对卜伟伟打击极大。他无数次梦回大学,那是他与师父罗军的初见,师父还是穿戴整齐、风度翩翩,埋头在机床中反复研究,将自己的灵感-一整理在册,希望可以给产品制造带来更多革新。
如今,卜伟伟成为了一名新的舵手,一名江麓集团数控铣领域的行家里手,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作为“接棒人”的卜伟伟,面对公司今年繁重的攻坚任务,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工艺创新,成功解决多项重大质量、工艺及生产制造难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为公司节约了大笔费用。
卜伟伟与团队讨论加工细节。
卜伟伟也非常注重技术传承,作为与他一起工作多年的徒弟邓政林,一个工作细节让他一直难以忘怀。有一次他与师父共同设计加工一个精密夹具,他将自己初步完成的三维模型发给卜伟伟,自信满满地对他说:“卜师父,这是草图。”卜伟伟点点头,接过鼠标,在屏幕上放大、旋转,目光如鹰隼般逡巡。终于,他的目光在一处不起眼的定位销结构上停下了,他眉头紧锁,问道:“这里,定位面与销子的配合间隙你设了多少?”当得知设了0.02毫米的间隙时,虽然这是一个完全符合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但是卜伟伟却缓缓摇头,随后他走到工具柜前,取出一把千分尺,小心翼翼地将合金块卡入千分尺的测里爪之间,动作轻缓得如同对待薄冰。千分尺的读数被放大——0.015毫米。
“看。”卜师父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就这块看似平整的定位块,在局部细微处,仍有0.005毫米的微小起伏。你设计0.02毫米的间隙,理论上没错,可实际装配中,这点起伏就足以让定位销在微米级的震动里产生难以预料的偏移。”邓政林张了张嘴,图纸上那微小的只有0.02毫米的间隙,此刻在邓政林的眼中化作一道鸿沟。
此后的工作,卜伟伟与邓政林依旧灯火通明,不分昼夜地研究着、追赶着。终于,在最后一次加工循环结束,卜伟伟拿起这个刚刚“诞生”的夹具主体,拿到明亮的检测台前,夹具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没有毛刺,没有划痕,连最细微的刀纹都非常均匀。经过检查卜师父紧抿的嘴角才松弛下来,绽开一道不易察觉的微光,那是工匠精神点点星火的传承。
江麓人天生就有一种“霸得蛮”的精神,打破常规,创新拼搏,把不可能变成现实。卜伟伟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从一个学员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湖湘工匠”……承载了太多,生命也变得愈发厚重。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高子琪
编辑:凌雨晴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