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楚湟 通讯员 陈子源 湘潭报道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
在广袤的莲乡大地上,一条条城乡客运线路如“经络”般延伸,一辆辆村镇小巴如“毛细血管”般穿梭,一张客货邮融合的大网正悄然编织。这不仅是一场交通变革,更是一场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湘潭城发·交运集团湘潭县分公司以“湖南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为契机,逐步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湘潭县汽车站(原天易汽车站)正式启用城乡客运一体化专车。(摄影 潘文琦)
为了让村民出门抬脚就可以坐上公交车,1月10日,由湘潭城发·交运集团湘潭县分公司运营的湘潭县域城乡客运一体化正式启动试运营,县域内全部43条城乡客运班线将采用阶梯票价、三级线网、准时准点发车等新模式,全面提升县域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打通了城乡“血脉”,城乡公交“舒筋活络”,村镇小巴“织密微网”,客货邮“三流合一”蓝图,一场“交通+”的变革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城乡公交“舒筋活络” 畅通振兴“主干道”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湘潭县茶恩寺镇运输服务站已喧嚣起来。土鸡蛋、红薯粉、酸枣片……茶恩寺镇村民周建国和其他菜农一起,挑着自家的“土特产”准备乘车到县城菜市场和商超售卖。“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和城里一样的公交车,准点发车不说,车辆崭新干净,从茶恩寺镇到易俗河镇直接便宜了8块钱,这真是给老百姓最大的实惠!”周建国高兴地说。
配置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摄影 潘文琦)
湘潭县以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为突破口,将私人承包中巴车变成城乡客货运班车,将“冷清线路”变为“黄金通道”。
张珊林曾是承包继述桥到易俗河中巴车的驾驶员,在此次城乡客运车转型中,他成为了直接受益者。过去,他和妻子一同经营中巴车,每天起早贪黑,不仅工作辛苦,还无暇顾及家庭。如今,随着客运车改革,妻子能够安心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还在住处附近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家庭生活愈发安稳。以前,他和妻子连基本的社保都没有,现在湘潭城发·交运集团为他们购买了社保,使他的工作有了保障。
由于票价变得亲民,村民出行成本大幅降低,出行也更为便捷,现在的客流量比以往明显增多。张珊林感慨地说:“以前生意难做,现在客流量大了,收入也稳定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为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湘潭城发集团此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共投入营运车辆78台(新购纯电动客车39台,从良好的安全技术状态良好的回购车辆中翻新27台,调配原县城区纯电动公交车12台),其中主线32台、支线46台;开通城乡客运线路43条,涵盖主线3条、城乡辅线8条、片区连接线3条、片区支线26条及旅游线3条,进一步构建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城乡公交网络,并通过统一权属、统一调度、统一聘用、统一收支,建立了高效、安全、节约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管理体系,实现县域320个行政村全覆盖。
“与公交车一样,乘客不仅可以用零钱支付,还可以通过微信等线上渠道支付,票价根据路程长短进行阶梯收费,整体票价下降了30%左右。”湘潭城发·交运集团湘潭县分公司经理戴曙高介绍,湘潭城发集团致力于将湘潭城发·交运集团打造成“湘潭城乡交通运输服务提供商”,下一步,还将开通到湘潭城区定制客运快线,打通城乡直达,进一步满足村民前往湘潭城区的多样化出行需求,还将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更为便捷的桥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村镇小巴“织密微网” 激活乡村“微细血管”
如果说城乡公交是乡村交通的“大动脉”,那么村镇小巴无疑是遍布乡村的“微细血管”。这些小巧灵活的村镇小巴,巧妙的线路设计,沿线涵盖学校、集市、村镇、卫生院等地,充分考虑到乡村的地形地貌和村民的生活需求,为村民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村镇小巴成了村民的“幸福小巴”。
家住乌石镇景泉村的村民周新爱对此感触颇深,她每个月都需要到离家10多公里的乌石镇卫生院买药、打针。“以前去趟镇卫生院,只能租车去,来回一趟就要花费120元,现在村里有了村镇小巴,来回一趟就只要花费4元,还能赶回家吃中饭,抬脚就能走,方便太多了,真是我们的‘幸福小巴’。”周新爱笑得合不拢嘴的说道。
乘坐村镇小巴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不仅如此,村镇小巴还成为了乡村旅游的“流动名片”。每到旅游旺季、节假日,载着游客的村镇小巴往来于彭德怀纪念馆、三十六坊等乡村景点之间,让游客们领略到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活跃了乡村生活的“微循环”。
村镇小巴的“小车轮”承载着万千百姓生活发展的“大民生”。
客货邮“三网合一” 打通供需“任督二脉”
为解决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农产品进城的“最初一公里”难题,湘潭县后续将积极推动客货邮融合发展,打造湘潭县汽车站为县级物流公配中心暨客货邮电商物流综合枢纽中心,花石、中路铺、乌石、茶恩寺、石潭、青山桥6个乡镇运输服务站,白石、锦石2个城乡客运首末站为快递乡镇服务站,并结合原有邮政服务网点、其他品牌快递服务网点、客运招呼站点,在320个行政村设立村级便民综合服务站的三级物流体系,实现快递、邮件等货物的快速运输,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湘潭县以“客货邮融合”为突破口,整合交通、邮政、商贸资源,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县域流通体系。全县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站267个,通过“公交带货、邮政搭车、电商赋能”,赋能乡村振兴。
湘潭县的客货邮融合,离不开机制创新的支撑。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运作”的模式,统筹交通、邮政、商务等部门资源,出台补贴政策破解运营成本难题。创新“以客养货、以商补运”模式,引导物流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签订长期协议,形成稳定供应链。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动态优化线路,实现客流、货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提升乡村资源利用率。
从“出门难”到“村村通”,从“卖不掉”到“抢着收”,湘潭县通过客货邮深度融合,重塑城乡经济循环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条“开往春天的城乡班车”,正载着百姓的幸福生活与乡村的无限希望,驶向共同富裕的远方。
来源:红网
作者:楚湟 陈子源
编辑:谢文礼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