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众企拾柴火焰高 湘潭市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全是“干货”
2025-05-16 12:14:36 字号:

众企拾柴火焰高 湘潭市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全是“干货”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通讯员 盛宁 湘潭报道

初夏时节,莲城大地生机勃勃。在湘潭市工商联的统筹推进下,一场以“万企兴万村”为主题的生动实践正在莲城乡间展开。

从3月初吹响产业帮扶的集结号,到分层级部署凝聚共识,湘潭市工商联坚持产业为先,聚焦乡村特色资源,避免“撒胡椒面”式帮扶,通过“商会+村集体”“企业+合作社”等模式,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截至目前,首批52家市级企业、15个商会与县(市、区)45家企业已完成97个村的结对帮扶,一幅“企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分层推进构建帮扶“动力链”

“万企兴万村”绝非简单的“结对子”,而是需要系统性谋划、分层级落实的长效工程。

3月初,一份《关于培育壮大湘潭乡村特色产业的招募令》正式下发,向全市民营企业发出号召:聚焦15个特色乡镇、52个产业核心村及45个特色产业重点村,以产业帮扶为核心,共建乡村发展新图景。

为确保工作落地见效,3月14日,湘潭市工商联接连召开两场工作会议——直属商协会组织工作部署会与工商联系统工作部署会。前者聚焦商协会的组织优势,动员其发挥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后者则贯通县(市、区)工商联体系,构建“市级统筹、区县联动、镇村落实”的三级工作网络。

“我们不仅要让企业‘动起来’,更要让帮扶‘实起来’。”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表示,通过分层级部署,既明确了市级重点企业“啃硬骨头”、商协会“集群作战”、县(市、区)企业“就近帮扶”的分工,又建立了定期调度、进度通报、成效评估等工作机制。

abb439be-ad4f-4081-92be-9eb3732c3814.png

湖南湘宝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的竹筷加工车间。

靶向发力打造帮扶“同心圆”

今年以来,湘潭市工商联以“产业适配、资源互补、发展共谋”为原则,创新推出“一村一企一策”帮扶机制。

为确保配对“精准度”,市工商联提前摸底特色村信息:有的村拥有百年非遗手工艺,有的村具备优质农产品基地,有的村毗邻景区具备文旅开发潜力。

基于这些“乡村画像”,企业或行业商协会可按需“揭榜”——如餐饮行业协会对接乌石农产品加工核心村,开展消费帮扶;文旅企业悦海实业集团公司牵手文旅特色重点乡镇,谋划“红色研学+乡村旅游”融合项目;县市区的本地企业则发挥地缘优势,与周边村落共建蔬菜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合作社等“短平快”项目,让帮扶成果更快惠及村民。

微信图片_20250515170139.jpg

湘潭县杨嘉桥镇九江村是湘潭市禽蛋重点产业村。

其中,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在韶山市工商联牵线下,与韶山市仁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结对。该公司计划依托银田村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打造“村企联名”品牌大米,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以上。

“过去企业想帮扶却找不到切入点,现在工商联帮我们画好了‘供需地图’,让每一份资源都用在刀刃上。”一位参与企业负责人坦言。

村企携手共谱振兴“新乐章”

随着首批村企配对名单的出炉,湘潭乡村已悄然涌动着发展新活力。

湘乡市永星村2022年试种2亩药材,2025年结对企业介入后规划扩大至百亩级,预计新增吸纳50余名村民就业;雨湖区青亭村华银大酒店组织的“电商助农”团队已入驻,计划通过直播带货、品牌包装等方式,将当地的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岳塘区昭山、荷塘等乡镇,多家企业联合投资的乡村文旅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未来将形成“民宿集群+农耕体验+生态观光”的产业链条。

从“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变的是阶段任务,不变的是责任担当。在湘潭,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合作,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莲城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盛宁

编辑:刘放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