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雨湖路街道是雨湖区老城区街道,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近90%,电线老化、道路狭窄、消防水源不足、电瓶车乱停、消防通道堵塞等安全隐患点位多。
今年6月,雨湖路街道党工委、人大街道工委以居民议事会为契机,广泛征集民情民意后,将“无物业(开放式)小区配备柜式微型消防站”列入雨湖路街道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
3个月内,雨湖路街道高标准建成68个“1分钟响应、3分钟处置”的柜式微型消防站,形成了“议事票决—高位推动—代表发力—群众受益”的“雨湖样板”,把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细化到“最后一米”。
一张选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6月26日,在雨湖路街道第一届居民议事会第一次会议,“无物业(开放式)小区配备柜式微型消防站”被票决为雨湖路街道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
今年来,雨湖路街道组织干部开展“敲门行动”,入户收集群众意见1823条,其中“担心着,火救不快”占比高达34%。
为此,雨湖路街道多次组织居民代表、业委会、物业、职能部门等四方共商,明确“街道统筹、应急指导、代表监督”的实施路径,将建设柜式微型消防站列入3件居民议事会票决候选项目之一,让政府“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
一条“绿色通道”直达资金与政策
项目票决后,如何落地见效才是关键。
一个小小的柜式微型消防站,涉及到设备争取、场地协调、资金保障等多个方面。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调度下,街道组织市区两级应急、消防、人大负责人和两级人大代表召开专题会议,当场明确各部门职责,共同为打通无物业老旧小区生命通道出资出力。
最终,项目成功争取市、区两级应急管理和消防等相关部门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在资金补贴、器材采购等方面给予实质性帮助,有效破解了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一张“作战图”挂图作战推动
一张“作战图”,从纸面落到地面。
柜式微型消防站的建设中,面临柜式消防站布点、资金争取、消防培训等多个环节。为此,“无物业(开放式)小区配备柜式微型消防站”被纳入街道重点工作,由党工委书记“亲自部署、亲自调度、亲自指挥”,先后2次召开党工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形成 “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
在所有消防设备竣工验收后,街道又组织由书记亲自担任“总指挥”,包括社区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参与的消防安全实战演练,连续7个周末逐社区、逐楼栋实测“1、3、5”响应曲线,平均到场时间由过去的8分40秒缩短至2分06秒。
一份“履职清单”干在一线
“这个位置还得调整,春季要考虑到受潮的问题。”项目落地过程中,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既当“监督员”,又当“施工队长”。
民生实事无小事,代表履职在一线。从立项初期,人大代表们第一时间与街道相关负责人对接,主动请缨参与项目推进,再到施工现场,监督安装流程是否规范、器材配置是否达标、确保站点布局科学、安装便利,真正让微型消防站成为居民身边的 “安全卫士”,代表们一直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生动实践。
人大代表的深度参与,不仅为社区微型消防站安装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更让微型消防站的布点更贴合居民需求。
一把“安全锁”守护万家灯火
“以前就担心闻到烧焦的味道,来不及往楼下跑,现在微型站就在楼道口,心里踏实多了!”很多居民这样评价社区微型消防站。
从“议事票决”到“落地见效”,雨湖路街道用68个微型消防站交出了一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答卷:党委领导、人大主导、代表主体、群众主角,真正把“问题清单”变成了“幸福账单”。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曾丽珊 彭一飞
编辑:刘放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