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莉莎 通讯员 刘超 湘潭报道
初冬的昭山,薄雾轻拢,静谧而清朗。山脚下的湘潭市医疗联合体病理诊断中心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11月15日,首届昭山“论片”——湘潭市医学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25学术年会暨中国非公医疗机构病理学专委会技术比武,在这里拉开帷幕。
说是比武,其实更像是一次“集体充电”。当全国各地的病理同仁齐聚昭山,切磋的已不仅是石蜡切片上的手上功夫,或是疑难片子前的火眼金睛,更是为同一份使命——磨砺彼此,共同照亮病理诊断的每一个微观世界。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交流,推动湘潭病理学科快步前进,也与全国同行并肩而行。”湘潭市医疗联合体病理诊断中心主任、湘潭市中心医院院长吴勇军的话语中带着期待。
一纸诊断,千钧重量。说到癌症,很多人都心头一紧。而判断一个人是否患癌、是早是晚,往往离不开病理医生的“一纸诊断”。
在疑难病例读片环节,大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细胞图像,像一幅幅抽象画。专家带着大家一步步看形态、辨结构、识特征,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论片”现场。
病理诊断,素有医学诊断“金标准”之称,病理医生也因此常被誉为“医生的医生”。然而,现实中各家医院水平不一,诊断能力参差不齐。面对疑难病例,报告书上有时难以给出确凿结论,只能留下谨慎的推断与建议。
这样一来,患者要么重新取样,要么把样本送往外地。既折腾,又费钱。
怎么办?湘潭动起了“整合”的脑筋。
2011年,浙江宁波大胆改革,整合市属6家三甲医院病理人员、设备,组建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这是国内首家政府举办、独立设置、区域服务的专业病理诊断中心。
湘潭主动向宁波“取经”,将市中心医院、市一医院、市二医院、市三医院的病理科统一管理、集中办公,组建起全新的湘潭市医疗联合体病理诊断中心。
资源全面共享、人员同质培训、质控统一管理、报告结果互认。这样一来,今年4家医院的病理重复检查率明显下降,患者等待时间也大幅缩短。
为接轨国际水准,诊断中心还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湖南新途病理检验有限公司“牵手”,引入外籍专家力量,把先进技术“引进来”。
如今,5名外籍病理专家常驻中心指导,实时参与疑难病例会诊;中心还与26名外籍亚专科病理专家建立国际远程会诊联系。每周平均有20例疑难病例,通过驻诊专家或远程会诊得到明确诊断。今年以来,该中心已完成标本检测6.3万余例,诊断准确率接近100%。
“这样做是希望湘潭的病理诊断从‘大病理’的粗放时代,走向‘病理亚专科’的精细发展时代,让老百姓获得更加精准的治疗。”吴勇军说。

竞赛现场。
显微镜下的方寸之间,关乎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湘潭的探索告诉我们:破解医疗资源不均的难题,可以立足实际、主动破局,把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同样能蹚出一条提质增效的新路。
一张张病理切片背后,不仅是技术的精进,更是湘潭医改初心的践行,让每个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值得托付的健康守护。
来源:红网
作者:杨莉莎 刘超
编辑:刘放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