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观“湘”门丨湘潭产业链“变形记”:一场关乎未来的“加减法”
2025-11-17 22:22:02 字号:

观“湘”门丨湘潭产业链“变形记”:一场关乎未来的“加减法”

鸟瞰湘潭。.jpg

鸟瞰湘潭。

11月14日,湘潭市产业链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大会召开,释放出清晰的信号:湘潭的产业发展,正在换“打法”。

一份经过优化调整的产业链名单,成为了与会者热议的焦点。名单上,原有的12条产业链被精炼至8条。

在湘C君看来,这并非简单的数量增减,而是一次对湘潭产业家底的深度盘点与发展路径的主动重塑。

过去,增长靠的是土地、房地产和平台公司。如今,驱动经济发展的函数已经改变。产业、科技、金融,成为新的关键词。

而这次的调整就是一场深刻的“动能转换”。目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何必须调整?

在湘潭的产业版图上,产业链的故事已写了7年。2018年,“链长制”首次登场,市领导挂帅,带着“四长联动”的机制,一路摸爬滚打。

今年1-9月,产业链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先进制造业产业链营收突破2157亿元,增速22.7%,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先进能源材料及电池等赛道更是狂奔突进,增速超90%。

但热腾腾的数据背后,隐忧也在暗涌。

有的产业链“块头小”,如高端装备制造、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和建工等,规模始终难以突破;有的产业链“身子虚”,如先进钢铁材料虽然体量较大但链条不长,卡在原材料阶段,高端零部件寥寥无几。

再例如,有的产业链“单打独斗”,与龙头企业、生产性服务业联动不足,甚至与长沙、株洲等兄弟城市“竞争大于合作”。

更现实的问题是资源有限,战线太长。12条产业链铺开,人才、资金、政策如撒胡椒面,有的链“吃不饱”,有的链“跑不动”。

一场“加减乘除”的智慧

面对困局,湘潭没有修修补补,而是挥出了一套“组合拳”。

吉利湘潭基地生产车间。.jpg

吉利湘潭基地生产车间。

做减法,合并同类项。电机电控电传动、高端装备制造、军工,三条产业链合成一条“电机电控电传动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这不是简单的“1+1+1”,而是要打通技术血脉,让电机技术“上天入地”,从地面装备延伸到航空航天。

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和建工、现代商贸物流、红色文化旅游三条产业链被移出名单。并非它们不重要,而是聚焦“制造业当家”的使命,让资源向核心战场倾斜。

做加法,补短板、布新局。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调整为“先进钢材及高端精密零部件加工产业链”。几字增减,意图鲜明,就是要把钢铁从“论吨卖”转向“按件卖”,迈向价值链顶端。

新增“应急装备产业链”。以入选国家首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为契机,构建起覆盖“预、防、装、技、救、储”全链条的特色安全应急产业体系,这是湘潭在安全应急领域的“落子”。

华芯医疗十万级洁净车间。.png

华芯医疗十万级洁净车间。

做乘法,融合与协同。园区成为主战场,产业链执行办公室直接设在核心承载园区;市直部门变身“服务保障队”,校长单位提供人才支撑,行长单位精准灌溉资金。

更关键的是推动“两业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握手,让企业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解决方案”。

调整之后,湘潭能收获什么?

在湘C君看来,这样的调整实现了资源从“分散”到“聚焦”。比如,过去12条链,有的链团队仅几人兼职,如今8条链,每链配专职干部、专业团队。

产业也要求从“单点”到“生态”的转变。比如,鼓励龙头企业就近采购原材料及零部件,构建上下游产业生态;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协同破解共性技术难题等。

更难得的是,在长株潭一体化的蓝图下,此次的调整让湘潭实现区域从“竞争”到“共生”的转变,在长株潭产业定位中更加清晰明了。

其中,在先进钢材、新能源汽车、锂电正极材料、微创手术器械等产业领域中勇当“主角”。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产业体系,依托电机电控、机械加工等技术优势善当“配角”,形成差异化发展、互补化分工的协作模式。

湘C君的观察+

调整只是开始。未来的挑战,仍在细节处。此次大会创新把产业链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放在一起,就是对准“产业链招商”这个核心。

当前湘潭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明晰指导路线和战术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实施“产业链规划+专业园区”,大力推行公司化招商,是湘潭以特色赋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招商引资质效的破题之钥。

在湘C君看来,湘潭的这场产业“变形记”,是产业链建设的2.0版本,实现了握指成拳的力量整合。它基于对形势的冷静判断,也指明了务实的突围路径。

前路挑战虽多,但方向已然清晰。当资源更聚焦,打法更精准,湘潭的产业故事,正翻开攻坚克难的新一页。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编辑:刘放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