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湘潭某商业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清算案顺利推进。这家2016年就被纳入法院执行“终本库”的企业,因无人申请破产长期滞留,如今通过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湘潭中院”)“执清融合”机制,实现了从执行筛查、公益强制清算到破产清算的全流程无缝衔接,1545万余元债权得到依法确认,实现了市场主体的有序退出。这是湘潭中院破解“僵尸企业”出清难题的生动实践。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法治化退出机制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尽管“执转破”制度已推行多年,但司法实践中,大量具备破产原因的“终本库”企业,因申请主体缺位、动力不足陷入“退而不出”困境,既占用市场资源,又加剧执行积案压力。为破解这一“断点”难题,湘潭中院创新构建“执清融合”机制,突破申请主体缺位屏障,打通执行与清算程序壁垒,既有效化解“执行难”积案,为“僵尸企业”退出开辟法治化新路径。
府院联动 + 数据赋能 精准识别“僵尸企业”
湘潭中院以制度构建打破部门壁垒,2024 年、2025年先后联合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吊销未注销企业公益清算强制退出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吊销未注销企业公益清算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并通过配套出台《关于建立执行与公益清算融合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公益清算案件管理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省首创“执清融合”机制。全市两级法院成立“执清融合”工作专班,明确执行、破产等各部门职能,打通内部协作堵点。依托跨部门数据共享,形成“执行筛查—破产复筛—部门审核”的精准识别链条。法院执行局从“终本库”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破产审判部门复筛后分类移交市场监管或税务部门审核,由两部门分别申请启动公益强制清算或公益破产清算,实现“僵尸企业”精准定位、有序启动。
程序再造 + 效率优先 提速畅通退出路径
为提升出清效率,湘潭中院大幅简化申请材料,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公益强制清算仅需提交申请书、身份证明、企业吊销证明等核心材料,税务部门申请公益破产清算的材料同步精简。对公益清算案件原则上适用简易程序,依托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高效公告,充分保障债权人合法权利。
配套出台《关于规范公益清算案件管理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严格节点时限管控和质效考核,倒逼管理人高效履职。强化司法行政衔接,清算组凭法院终结裁定即可向税务部门申请出具清税文书、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简易注销,破解“注销难”,形成市场准入与退出的法治闭环。
通过一系列程序优化,全市破产案件平均审理时长从2024年的270天压降至85天。
机制保障 + 素能提升 夯实履职法治根基
湘潭中院建立常态化公益清算援助资金制度,为“无产可破”案件提供经费保障,确保机制长效运转。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专题培训、联合研讨等提升法官与管理人业务能力,将案件办理质效作为管理人评级、晋级、择优选任的核心依据,树立鲜明的履职导向。
截至2025年10月31日,全市法院通过“执清融合”机制受理执转清案件57件,清理执行终本积案136件,化解债务3.5亿余元。湘潭中院“执清融合”机制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
下一步,湘潭中院将持续深化府院联动,完善程序衔接,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司法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刘深升
编辑:楚湟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