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作为现代家庭财务规划的“稳定器”,其保障功能常在风险降临时突显价值。然而,一些非法“代理退保”组织为了牟利,肆意贬损保险产品价值,诱导消费者盲目退保,致使消费者在风险来临时面临保障空白,追悔莫及。
【典型案例】
湖南郴州的张女士于2018年投保了一份包含20万元重疾保额的保险。2024年,她听信“代理退保”机构关于“重疾险无用”的怂恿,支付高额咨询费办理退保。退保后不久,她确诊癌症,需高额医疗费,却因保单已解除无法获得理赔。后续重新投保时,因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化,被多家保险公司拒保,极少数愿意承保的公司,也提出了非常高的保费标准,保费较原先的保单上涨了近一倍。(案例来源:保险行业纠纷调解案例)
【风险提示】
1.保障空白风险:退保后保障立即终止,发生保险事故无法获得理赔。
2.再投保困难: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化可能导致拒保或保费大幅上涨。
中国人寿温馨提示广大消费者:
1. 谨慎决策:勿轻信“保险无用论”,退保前理性评估自身保障需求与潜在风险。
2. 核实信息: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核实保单情况,不轻信第三方“劝退”怂恿。
3. 依法维权:发生纠纷可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律途径解决。
来源:红网
作者:易倍睿
编辑:刘放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