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渊龙说,他6岁开始读书,读的第一本书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1993年,周渊龙从湖南省五菱机械集团公司退休后,开始了自己的“读写结合的新时代”

浅水斋的面积不到20平米,三面墙放置着8个木质的书柜和1个不锈钢材质的书柜
“萦梦湘江红日暖,接眸衡岳碧云舒。”这幅楹联挂在湘潭市湘江一大桥的桥头堡上多年,我们却一直没有机会结识撰写人周渊龙。5月10日,我们有幸来到周渊龙的家,对他进行专访。
一进门,两个房间上方的两块牌匾很是抢眼,一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4月颁发的“书香之家”,另一块是由好友秦明良先生在1999年题写的“浅水斋”。“浅水斋”既是周渊龙的书斋名,也是他的笔名,而“书香之家”四字正是源自浅水斋。
浅水斋的面积不到20平米,除了有窗的一面墙摆了张书桌,其余三面墙紧凑地放置着8个木质的书柜和1个不锈钢材质的书柜,空间略显紧张。浅水斋里藏书过万册,涵盖文史、诗词、中外名著、楹联工具书等几大类。这些书被周渊龙分门别类的码放好,以便平时查阅。尽管年过八旬。周渊龙仍然坚持每天晚饭后看3小时书,一来丰富文化底蕴,二来激发创作灵感。
此时,浅水斋窗台上的三角梅开得很旺,花色和书香的妙趣相融。
一波三折,《中国名胜楹联注释》填补国家空白
1937年,周渊龙出生在郴州桂东县的一个山村里。“我父亲读过3年私塾,他对古诗词和对联特别感兴趣,经常给我讲这里面的故事。”周渊龙告诉我们,受父亲耕读传家思想的熏陶,他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小时候,父亲赶着猪去广东卖,换了钱就会到县城的书店买一两本书给我。”周渊龙说,他6岁开始读书,读的第一本书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还读了《白蛇传》等民间故事,但最喜欢的是《唐诗三百首》。”从唐诗到宋词、元曲,周渊龙被古诗词的意境和韵律深深吸引,这一爱就是好几十年。
1960年起,周渊龙通过各类报纸以及利用出差的机会收集全国各地名胜古迹上的楹联。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国内当时还没有一本对楹联进行注释的专业书籍,于是,他开始尝试对收集到的楹联进行注释。
1963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周渊龙带着已经编有30多万字的《中国名胜楹联注释》来到岳麓书社,看看能不能出版。“当时岳麓书社的社长问我是哪个学校的教授,我告诉他我在工厂工作。他说诗词注释有很多,楹联注释到现在为止还没人搞,如果你要搞你就是第一人。”周渊龙说:“社长的潜在意思是说怕我素养还不够,很有些不太相信的感觉。”
“后来,我趁着去北京开生产会议的机会把书稿带去了。”周渊龙告诉我们,在逛街的时候,他与同事偶然逛到位于崇文门1号的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社看到书稿后很高兴,说他们正在策划要出这样的书。但是,他们让我再补充点内容,后来我就把书扩充到70多万字了。”周渊龙说:“《中国名胜楹联注释》的征订数一度达到了十万册,这个数字非常可观。负责出版这本书的同志见到这种情况,要求署名,而且稿费要拿大头。当时就成了僵局。”不服气的周渊龙四下打听,找到了时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委的李振军,向他诉说了自己的遭遇。李振军听后,介绍周渊龙到中宣部反映情况,中宣部派人调查此事。
查明情况后,中宣部介绍周渊龙去光明日报出版社。“在楹联注释方面,出版社当时没人能审稿,他们找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宝级人物史树青代为审稿,但他没什么时间,这一拖就是好多年。”周渊龙说,1986年,《中国名胜楹联注释》终于出版了,印刷了四五万册,填补了国家的空白。
《中国名胜楹联注释》出版后,收到了很不错的社会反响,这使得周渊龙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他把所有业余时间用在了注释上,为了出书,他读了很多书也买了很多书。在此后30多年里,周渊龙相继出版了《古今长联辑注》《古今长联欣赏》《三家名胜楹联选》《特长楹联选粹》等46部(约1900多万字)专著。
连续13年获得“中国楹联创作奖”银奖
1993年,周渊龙从湖南省五菱机械集团公司退休后,“不抽烟、不吃槟榔、不打牌”的他有了充分的时间阅读文学作品,开始了自己的“读写结合的新时代”。周渊龙先后系统阅读了《诗经》《楚辞》等古典名著,还根据写作需要阅读了大量工具书,记了数十本读书笔记。《美文》《文史典故》《诗词》等专题剪报集也是一摞摞的。1996年,周渊龙出版了个人第一部诗、联集《瓜柳集》(15万字),后又出版了《浅水斋联语》、《浅水斋诗联文选》等著作。
经年累月的研究,使得周渊龙在楹联方面创作水平越来越高,体现他高超水准的就是那一本本的获奖证书。其中,既有个人奖,也有作品获奖。历年来,周渊龙的诗、联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多次大赛中获奖50余次。2003年至2016年,周渊龙连续13次获得“中国楹联创作奖”银奖。2007年,周渊龙获得中国楹联协会“梁章钜奖”提名奖;2015年,他获得湘潭市委、市政府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周渊龙的客厅里悬挂的一幅长达500多字的楹联。这幅楹联从山西临汾华门征联的几千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第一名”。“两联要相对应,连中华文明的名胜古迹都要相对应,而且不能出现没有规则的重复。这个作品我花了一个星期打磨,还是比较难的。”周渊龙站在楹联旁边为我们一字一句逐一解读。
全国“书香之家”实至名归
“退休后,读书也是为了写书,我读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也看佛教、道教的宗教文化图书。”有着扎实文史功底的周渊龙,现在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并担任湖南省楹联家协会顾问、湘潭市诗词协会顾问、湘潭市楹联家协会以及岳塘区诗联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务。
笔耕不辍的周渊龙以每年近两本的速度编著作品集,其中很多作品被《当代艺术家辞典》、《当代对联艺术家大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华当代诗人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诗书画名人辞典》、《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当代著作家辞典》、《中外名人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卷)》、美国《世界名人录》等九十余种辞书收录。受到他的影响,儿子周为也热爱文学,闲暇时喜欢写散文,也发表了不少作品。父子二人还共同编写了《文字游戏》等多部作品集。2014年,经岳塘区社建村街道层层报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书香之家”木匾被挂在了浅水斋旁的卧房门头,与“浅水斋”相互呼应。
2017年初,周渊龙整理了几大箱藏书送给了桂东县档案局图书馆,“浅水斋”的书香已传播得更远。 (图/文焦炬 楚湟)
周渊龙500余字《山西临汾华门联》
上联:阅史册、不尽情思越往今。遥想轩辕创医药、教稼穑,三皇五帝,沧桑易变;五霸七雄,纷争难休。及至行同伦、书同文、车同轨,经秦朝垂迄清季,英贤俊彦比星繁。只概言嬴政丰功,刘彻懋绩,唐宗韬略,宋祖贻谋,俱麟麟炳炳而留芳。家珍历历数:九章算术,四大发明,陶俑编钟,诗词字画。应盛夸鹏举世间忠,信国世间豪,阁部世间隽,戚督世间杰,延平浩气满世间。顾念洪杨戈矛,智远战舰,戊戌碧血,辛亥丹心,一样可泣可歌,可圈可点。赞领袖前哲,挽苍波之狂澜,立砥柱于中流。孙父卓绝,创共和代封建;毛公刚强,征腐恶拯黎元。匡复危亡驱寇虏,澄莹玉宇。终迎来雾敛霞舒,柳暗花荣。又矢志奋飞拓展,翔空揽月。震铄哉!辉煌哉!卷帙焕然多重彩。
下联:览风光、无边春色盈疆域。传说盘古奠乾坤、凿混沌,五月三峰,景致妖娆;三江七泽,海陆献瑞。真乃美其外、慧其内、韵其魂,从赤尾直贯乌孜,佳境琳琅似宝嵌。最萦怀黄河激浪,紫塞长城,苏杭名园,镇宁瀑布,都郁郁莽莽以拱卫。胜迹处处游:卅六西湖,廿二石窟,楼塔亭榭,寺观祠台。须观赏峨眉天下秀,太华天下险,武陵天下奇,灌州天下幽,桂林山水甲天下,环眺扬子绾绿,洞庭纡蓝,珠峰饰银,匡庐凝翠,例皆如绵如绣,如绘如描。颂革命摇篮,树红旌圣地,开峥嵘之新局。嘉兴船舱,燃高灯烛夜阑,井冈哨口,响惊雷反围剿。运筹帷幄屹陕甘,重整金瓯。实显示蛟腾凤起,龙盘虎踞。堪称得萃异极妍,出类超群。壮观也!绚丽也!卿云虬缦遍朝晖。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焦炬 楚湟
编辑:黄滔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