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养老康复中心的老人开心快乐的生活。
湘潭市民政局开展敬老活动。
美丽的莲城大地,荡漾着浓郁的民政情谊。湘潭民政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高尚的为民服务精神,为湘潭百姓绘就一幅幸福生活的图景,营造出融洽、和谐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湘潭民政把成长的根植入弱势人群,各类民生保障水平达到或超过国省标准,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制定、完善民生政策文件达150余件;开展7项国省民政工作试点,获得一批国字号荣誉,湘潭经验、湘潭模式在全国、全省推介;湘潭连年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优秀单位。
暖民心:织密筑牢民生保障网
在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群力村,一栋崭新的平房已盖好,粉刷一番便可入住。说起这栋新建的楼房,75岁的村民潘冬生感激不已。潘冬生夫妻俩体弱多病,没有生活来源,全靠政府低保金维持生活。女儿身有残疾,虽然已经出嫁,但是家境也不好,对潘老的帮助有限。现在,政府资助他建的三室一厅新房有80平方米,比起20多年的老房子,可谓天壤之别。
潘冬生建新房只是湘潭资助特困户建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湘潭社会救助实现了法制建设和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托底线、保民生步入依法治理新常态。全市构建了 “8+1”的社会救助工作大格局,城市区所有福彩站点和社区建立“帮一把”服务驿站,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五年来,湘潭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差分别提高35%和62%,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差分别提高200%和51%,五保供养年标准提高了1800元;孤儿集中供养标准人均达到1050元/月,分散供养标准人均达到600元/月;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及时高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70余万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发放善款善物5500余万元,惠及贫困群众5万余人次。
享天年:追求有质量的晚年生活
“现在生活条件好啦!政府免费给我家新建了厨房橱柜灶台,更换了电热水器、厨房窗户、液化气。”近日,家住湘潭市雨湖区的文奶奶神清气爽,她家的适老化改造完工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时刻挂念我们,真正为我们谋幸福啊。”文奶奶对这次改造项目相当满意,一再感谢政府的惠老政策。
在湘潭,像文奶奶家这样的适老化改造例子还有很多。湘潭作为三项养老国家综合试点改革城市,确定了“一核二保六化”(“一核”,即,以人人享受基本养老服务为核心目标。“二保”,即,政府优先保障2个2万人,保障2万特困老人和2万重度失能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六化”,即,促进养老公共服务公益化、资源配置集约化、行业管理标准化、产品供给超市化、参与主体跨界化、产业经营集团化)的发展思路。
惠民生,暖民心。近年来,湘潭投入近9亿元新建、续建和提质改造了一批城乡公益性、保障性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完成了湘潭市、湘潭县、湘乡市和韶山市福利中心建设;新建了中南地区体量最大的部省共建项目--湘潭养老康复中心;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69所,建成93个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示范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2个,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张。如今,湘潭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5张,城乡养老服务呈现发展新格局,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养老康复中心、居家养老、候鸟式旅游养老……老年人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安度晚年。
与父母同住一小区,买房优惠200元/平米;陪伴父母优先享受休假;与父母一起旅游免门票……今年8月,湘潭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支持与医疗卫生融合发展等方面制定了19条惠老政策。这些惠老政策正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加强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生活服务。
重便民:提升基层服务让居民守望相助
在湘潭市雨湖区城正街瞻岳门社区,一栋新建的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十分醒目。“社区综合服务用房建好了,‘九室一校’功能齐全,以后社区居民开展活动就方便多了。”雨湖区城正街街道瞻岳门社区负责人陈庆川告诉我们,该社区的综合服务用房建筑面积有600多平方米,还添置了电脑、桌椅等设备,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更高层次的服务。
基层是民政工作的基石,是民政部门为社会、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提供服务的重要阵地。为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近年来,湘潭开展社区“五统一”改造,社区形象和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如,湘潭将城市区社区用房面积提高到600平米,工作经费由8万元/个提高到40万元/个,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由159项减少为44项;投入2000万元,在城市区建设4个居民满意、全省一流、可复制的便民服务示范社区;完成了8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推动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随着这些基础设施投入使用,老百姓认可度与满意率逐步提升。
同时,湘潭民政局还完成了村委会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开展中心城区道路命名清理整顿与规范,为市民出行创造了舒适便利的环境。(文/曹利敏 左金阳)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曹利敏 左金阳
编辑:黄滔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