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湘潭党史馆工作人员自编自导的话剧《李爱莲》在各社区舞台轮番上演。

党史馆中,李爱莲坚决抗婚、踊跃入党、不畏严刑直至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的情景再现。
在湘潭的各社区文艺舞台上,由湘潭党史馆工作人员自编自导的话剧《李爱莲》不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话剧讲述了湘潭最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坚决抗婚、踊跃入党、不畏严刑直至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湘潭为革命捐躯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李爱莲。
话剧中的人物原型是湘潭县女界联合会宣传部长李爱莲,是湘潭最早、最年轻的女共产党员,牺牲时年仅16岁。李爱莲,1911年出生于湘潭,父母在十三总正街开了一家鞋铺,雇有10多名工人。她的母亲是个尖刻的封建家长,在她十三四岁时私下与黄姓富家子弟定下婚约,逼女儿就范,并天天催女儿完婚。李爱莲对封建家长制十分反感,坚决反对这门婚事,理直气壮要求退婚,并说:“如果不退婚,那就谁爱谁去,休想害我!”
1926年,李爱莲在靴鞋业工会委员长张碧云的领导下,秘密进行革命工作,成为靴鞋工会领导的得力助手。她还从县委书记杨昭植等共产党人那里学到了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和妇女解放的理论。这时,她借钱考入女子职业学校学习,将自己改名为“国华”,示意要做国家的英华。通过一系列斗争和学习,李爱莲的阶级觉悟大为提高,革命意志更加坚定。党组织根据她的要求和表现,吸收她为中共党员。经过革命理论的引导,她从一个封建家庭的叛逆者,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1926年12月,李爱莲担任了湘潭县女界联合会宣传部长,经常废寝忘食,不辞劳苦地到处奔忙,作讲演,发传单,演新戏,除了在城区大街小巷进行宣传外,还去湘潭县梅林桥、易俗河、株洲等乡村宣传。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5月21日晚,湖南发生马日事变。李爱莲在株洲听到事变消息后,借了一套农村妇女的大襟衣服换上,化装成农村姑娘潜回湘潭家中。这时的湘潭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许克祥的部队到处抓人,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李爱莲回家后,她母亲害怕受到牵连,不仅没有给予保护,反而叫来团丁将她抓走。负责审讯的周连长认为李爱莲年纪尚小,容易招供,便以几个叛徒的自首行为和所谓出路来引诱她。没想到李爱莲严词拒绝说:“有无耻的叛徒,也有不怕死的好汉。我李爱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李爱莲只有一句话:“要杀就杀,要砍就砍,休想我说出一个字来!”
随后,周连长把已被李爱莲退婚的黄家请来,想劝李爱莲回心转意,黄少爷带着光洋来赎她。但李爱莲却说:“我已经拒绝了你家的婚姻,在我临死之前仍然拒绝。倘若我真的死了,也是为革命而死,是死得其所。”敌人当着她的面杀了靴鞋工会委员长张碧云,并企图吓唬她,问她投不投降?李爱莲宁死不屈,愤怒高呼:“共产党是杀不绝的!革命成功万岁!”
1927年6月6日,李爱莲被杀害于十三总“洋船码头”。
(文/凌雨晴)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凌雨晴
编辑:黄滔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