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味蕾地图”③丨娭毑糖油粑粑:免油免炸糖水煮 文火熬出软糯香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刘放明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2020-06-01 16:19:3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湘潭,在明清时期十分繁盛,素有“小南京”之称。如今,这里虽然没有“北上广深”的繁华,但长居于此的人们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幸福感,美食就是原因之一。对于美食,湘潭有着独到的“味道”,让城市的轮廓在人们的心中格外鲜明。

红网时刻记者搜罗大街小巷,盘点一系列湘潭的“味道”,为大家绘出一幅幅清晰的“味蕾地图”。

DSC_022411.jpg

位于宝塔南路的“钵来钵碗”土菜馆。

DSC_0242_副本.jpg

“看菜点菜”也是这里的特色。

DSC_0237_副本.jpg

糖油粑粑放在醒目的位置。

红网时刻记者 刘放明 湘潭报道

在湘潭的大街小巷,有着数不清的风味小吃,三元五元就能一饱口福。尝着小吃的味道,品着城市的文化,感叹着岁月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这,是湘潭人的乡愁。如果嘴里塞着一个糖油粑粑,准能唤醒你涤荡在灵魂深处的儿时记忆。

据说,糖油粑粑起源于老长沙坡子街,其食材简单便宜,价廉味美,平常百姓常吃不厌,是平民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毗邻长沙的湘潭街头也有了糖油粑粑的身影,并陪伴着几代湘潭人的成长。

传统的糖油粑粑是用糖和油通过煎或炸烹制而成,但湘潭钵来钵碗土菜馆的糖油粑粑,却是用秘制糖水熬制的。相传有位九娭毑,小时候生活在老长沙的坡子街,后因家庭变故流落到湘潭,以卖糖油粑粑为生。时遇糖紧俏,油更金贵,九娭毑无奈之下尝试用糖水煮,不料煮出来的糖油粑粑口感更加温润柔和,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就这样,九娭毑的配方和手艺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后人唤作“娭毑糖油粑粑”。

钵来钵碗土菜馆在传承老配方的基础上,又为迎合现代人的口味稍加改良,让这种无油制作的糖油粑粑,口感更为醇厚,食用更加健康,成为了很多食客进店必点的甜品。

DSC_0232_副本.jpg

客人凭“眼缘”点菜。

临近晚餐时间,位于河东宝塔南路的钵来钵碗土菜馆逐渐进客,在服务员的招呼下,餐馆里慢慢热闹了起来。我们发现客人的点单中,大部分都有糖油粑粑这道甜品。

此时,白案厨师从锅中捞出一个个晶莹剔透的红橙色糖油粑粑,均匀地码在盘子里。当服务员将糖油粑粑端上桌的时候,很多食客迫不及待地夹上一个送到嘴里,从他们带着笑意的眼神中,能看得出对这份甜品的满意。

IMG_5956_副本.jpg

熬制中的糖油粑粑慢慢变色。

“我们的糖油粑粑烹制时间比较长,所以每餐都是定量供应,大约只有十来份。”钵来钵碗土菜馆创始人卢中光介绍,这里的“娭毑糖油粑粑”使用的是水磨糯米粉,用水调至软硬适中,搓揉至密度增大,再捏成型,放入调制好的糖水中,文火熬制60至80分钟,待糖水熬成汁,附着于粑粑之上,糖味渗透粑粑内部,即可出锅。

刚出锅的糖油粑粑色泽艳丽,晶莹剔透,再撒上几颗白芝麻,就是一盘由劳动人民创作的艺术品。夹起一个送入口中,令人愉悦的红糖香味四溢,咀嚼时唇齿间软糯香甜,让人忍不住嘴巴“吧唧”两下。

DSC_0224_副本.jpg

刚出锅的糖油粑粑格外诱人。

DSC_0225_副本.jpg

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

“娭毑糖油粑粑的工艺精髓,是糖水的调配和火候的把控。”卢中光说,到了冬天,在糖水中再加入生姜片一同熬制,糖油粑粑还会有姜糖的味道,不但驱寒还能暖胃,老少皆宜。

时过境迁,当年九娭毑的无奈之举,正好迎合了当今人们对绿色健康饮食的需求。这种巧合再加上钵来钵碗土菜馆的改良,应该就是“娭毑糖油粑粑”深受大众喜爱的根本原因吧。

钵来钵碗位置图.jpg

湘潭“味蕾地图”之“娭毑糖油粑粑”。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刘放明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2020/06/01/73054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