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放良
韶山市杨林乡团田村,是我的扶贫联系点,我的对口帮扶对象周执献家就在该村。2018年以来,我与周执献家结对帮扶,通过消费扶贫、帮助整修水塘、联系医院等方式,为他们家解决了不少难题,他们一家人也通过勤劳的双手和各方努力,逐渐走上了稳定脱贫的道路。
6月29日上午,我约了韶山市政协主席张湘平、韶山市政协秘书长向帆,组成结对帮扶小组到周执献家走访慰问。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去老周家了,只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我与张湘平、向帆三人结对帮扶小组第一次上门走访慰问。今后几年,我们将以帮扶小组的形式,对周执献持续开展帮扶,这既是省政协“湖南政协人助力巩固脱贫成果万户帮扶行动”的要求,同时也是落实市委开展脱贫攻坚“三走访”的具体行动。
刚一落座,我就询问周执献今年的经济收入、家人身体情况等。没想到他非常激动地对我说:“搭帮水库里的水放得下来了,鱼塘的水更清了,鱼长得更好了,疫情得到控制后,钓鱼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今年增收的希望更大了。”话语间我看到老人家眼里闪烁着泪花,这既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也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我连忙起身到门前去看,只见他家门前的水塘积满一池清水,不时看到鱼儿在水中冒出头来,我很是欣慰。
周执献承包的20多亩鱼塘从舒塘水库引水,之前因主干渠倒虹吸管年久失修破损,周执献及周边280多户村民深受灌溉用水问题困扰。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多方协调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召集各级水利部门现场办公,最终帮助团田村筹集了30万元资金,于今年3月启动维修工程,4月将1200米倒虹吸管更换完毕,由此彻底解决了这一“老大难”问题。当听说随着水质的好转,到周执献家垂钓休闲的人也逐渐增加,我非常高兴。一旁的村支书叶瑞璜告诉我,倒虹吸管修好后不仅解决了团田村和金石镇金安村3200多亩水田的灌溉问题,村上30多亩抛荒多年的丘陵地如今也已种上早稻,长势喜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看着翻耕后的稻田与翠绿的山峦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绿色生态的田园画卷,我依稀看到了团田村彻底摆脱贫困、走向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临别时,我叮嘱周执献好好生活。因“七一”临近,离开周执献家,我又赶往困难党员唐小畅家,为他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今年56岁的唐小畅是一名退伍军人,患有下肢静脉血栓堵塞、高血压等疾病,女儿患有肱骨头坏死,一家人因病致贫。来到唐小畅家里,我详细询问他身体哪里不舒服、治疗情况如何、有没有后遗症,并为他送上慰问金。看到他家院子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感受到他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我勉励他:“家庭的困难是暂时的,组织上都知道,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关心。作为一名党员,希望你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勇敢地与病魔较量!”
走访完贫困户,我又与乡村干部交流起来。团田村2016年12月实现了整体脱贫,现有建档立卡64户237人已于2015年全部脱贫,当前村“两委”要逐个解决贫困户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对于扶贫工作,我也与村干部交流了两点体会:目前扶贫工作的关键就是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一要加强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工作,确保贫困户能稳定脱贫。贫困户中最应关注的就是因病因残致贫群体,这部分人要脱贫关键靠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政策,提升兜底保障水平。同时实行“一户一策”,分类帮扶,因人施策,确保帮扶对象精准受益。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探索解决贫困的长效路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老百姓很关注,特别是水利、道路建设,惠及千秋万代,要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地去做好这些实事。同时要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近年来修建的团田农贸市场等为村上增加了16万多元的经济收入,村“两委”的干部还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在土地流转、盘活农村资源方面下功夫,持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建立健全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治理机制。
来源:湘潭日报
作者:周放良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