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乡:打出秸秆综合利用 “组合拳” 完善“产业链”

来源:红网湘乡站 作者:刘小琴 王智雄 编辑:曹利敏 2020-10-24 15:32:3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湘乡站10月24日讯(记者:刘小琴 王智雄)湘乡是传统农业大市,全市耕地面积保有量77万亩,每年产生的各类农作物秸秆总量达40多万吨。近年来,湘乡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打出“组合拳",不断提高秸秆处理能力,完善“产业链",打造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

秸秆回收深受农户欢迎

眼下正值秋收时节,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繁忙景象。在虞唐镇茂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一台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正来回穿梭收割水稻。这种收割机配有打捆装置,稻谷收进谷物仓,秸秆则被自动捆绑成束。每收割完一片稻田,细碎的秸秆直接还田增肥,打捆的秸秆将回收利用。

合作社社员邓聪种了近500亩水稻,过去水稻收割完后,秸秆处理对他来说是个麻烦事,会浪费很多人力物力。但现在,这些以前看上去没用的秸秆在地里就有专人直接回收,而且还能给他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像我种了500亩水稻,每亩秸秆能卖30元,一季水稻光秸秆收益就有15000元左右。”邓聪表示秸秆回收非常受农户欢迎。

秸秆在田里被直接打捆回收。

秸秆饲料成肉牛“营养餐”

走进翻江镇吉长村武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牛场,可以看见农作物秸秆饲料被切碎之后打包成捆,整齐码放在饲料仓库。养牛场负责人刘其林告诉记者,他们的牛每年总存栏量500头左右,除了自己种植牧草,秸秆是养牛场的主要饲料来源,每年秸秆的消耗量在1000吨以上。

目前,湘乡有约50个肉牛养殖场采用秸秆青贮技术加工秸秆青贮饲料,用于肉牛养殖,秸秆需求量在2万吨以上。

秸秆是养牛场的主要饲料来源之一。

秸秆燃料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在棋梓镇梅花村环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声轰鸣,一派热闹生产景象。抓草机的“大手”将成捆的秸秆和废旧木材放到传送带,经过破碎、粉碎和压制后,一种颗粒状的新型燃料就诞生了。

“这种燃料可以用于燃烧锅炉、谷物烘干机,也可以用于老百姓取暖,它燃烧比较充分,不含硫,对大气污染少。”企业负责人冯向荣介绍说。

一方面将秸秆和废旧木材变废为宝,另一方面新型燃料在环保方面也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目前企业建成了2条燃料加工生产线,年产量2万吨,年产值可达1600万,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秸秆能源化利用方面,目前湘乡依托湖南子门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环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市域范围内从事生物质颗粒燃料制造的企业,年加工秸秆量达到10万吨以上。

秸秆用来加工制作成新型燃料。

用秸秆制成的颗粒状新型燃料。

秸秆原料制品销路好

趁着秋高气爽,月山镇神山庙村村民李石林开着货车,将满满一车的秸秆运到了自家的稻草加工作坊。工人将秸秆放到机器里经过压制和捆绑,一根长约1米5的草垫就做好了。

这种看上去制作简单的草垫,主要在钢材运输过程中起到防滑减震的作用,每根售价6元。在政策扶持下,今年李石林新增了一台加工设备,产能扩大一倍,一年能生产加工草垫2千吨以上。

李石林告诉记者,他家作坊生产出来的草垫全部销往湘钢、涟钢和冷钢这些周边的钢铁生产企业。“销路非常好,每年都供不应求,我打算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李石林信心满满。

今年,湘乡在月山、梅桥两个乡镇扶持了2家秸秆加工实施主体,形成规模化防滑草垫的生产,通过2家主体示范带动,全市2020年防滑草垫加工产能可达到3万吨以上。

秸秆加工制成的草垫销路非常好。

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湘乡构建了“5+14”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模式,即在全市建设5个中心收储站,辐射设置14个临时收储网点,确保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全市秸秆收储设施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以上。截至目前,湘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为主,以肥料化利用和饲料化利用为辅”的一条完整的秸秆离田、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实现了废物综合利用与农民增收的“双赢”。自2019年以来,湘乡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湘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沈波漾表示,下一步,湘乡要充分利用好“5+14”的网点,加强秸秆的利用率,提高秸秆的利润率,吸引更多的经营主体加入,形成遍及全市的秸秆循环利用链。

来源:红网湘乡站

作者:刘小琴 王智雄

编辑:曹利敏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2020/10/25/854183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