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赵建成:村民集体挽留的扶贫好干部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曹利敏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2021-03-06 19:32:32
时刻新闻
—分享—

207708598087891077.jpg

赵建成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红网时刻记者 曹利敏 湘潭报道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湘乡市中沙镇和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赵建成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3月3日,获奖的喜悦还在,赵建成已回到岗位上,与大伙一起谋划今年的生产和生活。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能获此殊荣并参加国家最高规格总结表彰会,近距离聆听了总书记讲话,备受鼓舞。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聚着无数扶贫干部的倾力奉献、广大贫困群众的奋起直追和所有关心并参加过和谐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人们的倾情帮扶。”赵建成说。

自2015年踏上扶贫这条路,赵建成始终坚守在和谐村,发挥基层干部“尖兵”作用,凝心聚力,带领群众苦干实干,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如今,全村84户269名贫困群众均已稳定脱贫。

把脱贫之脉

湘乡市中沙镇和谐村地处偏远,是块扶贫的“烫手山芋”。

“越是困难,越要迎难而上。”赵建成不但没有半点退缩之意,反而主动请缨,别人眼中的“烫手山芋”,在他看来是践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最好“战场”。

驻村后,赵建成一次又一次上门走访村民,摸底排查,调查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做好做实,并及时把扶贫政策宣传到位。

经过多地走访,赵建成发现,一个“旧”字阻碍了和谐村农产业发展。“农户依赖祖辈传下的经验种田,品种旧、技术旧、思维旧,跟不上瞬息万变的市场。”赵建成说,村中耕地面积不多,楠竹成海,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发展多元化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脱贫之方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赵建成瞄准了伞骨加工。和谐村竹木茂盛,当地人民一直有着手工制作伞骨的传统。 “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把我们和谐村丰富的楠竹资源利用起来,村民们都有传统的手工制作伞骨的经验,我们就想着能不能够通过机械化加工,把难做的工序在厂里完成之后,再给贫困户去做。”赵建成说。

DSC_5339.JPG

荆峰莉竹木加工有限公司已打造成为湘乡市示范“扶贫车间”、湖南省“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优秀项目、2020年湖南省示范就业扶贫车间。

DSC_5345.JPG

村民在车间工作。

说干就干,赵建成联合村“两委”引进荆峰莉竹木加工厂,利用公司的技术优势和设备优势,把传统的手工制作伞骨转变为机械制作,让贫困户、妇女、老人在家里就能参与到加工环节,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和谐村已有60余户贫困户从事伞骨加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2018年以来累计增收200多万元。荆峰莉竹木加工有限公司已打造成为湘乡市示范“扶贫车间”、湖南省“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优秀项目、2020年湖南省示范就业扶贫车间。他还先后发动自己的邻居、朋友、同学及社会爱心人士来村开展了30多场次扶贫活动,发放慰问金40余万元;通过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48户贫困户住进了新居。

DSC_5340.JPG

如今的和谐村已成了美丽新农村。

结脱贫之果

赵建成在这里苦干6年,竹海成了“聚宝盆”,和谐村不再贫困。

“赵书记对村里的事比自己家的事还上心,村里的每个角落都有过他的身影。如今大家伙的日子好过起来了,多亏了赵书记领头领得好啊!”村里退休的老党员干部熊冬秋说。

赵建成的付出,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称赞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2017年底,当村民听说驻村两年多的赵建成即将调走,立即写了一封挽留信送到了湘乡市委组织部,恳请组织长期派驻他在村里,或至少留下来再干三年。这封挽留信的落款,是中沙镇和谐村16个村民的名字和16个鲜红的手印。2020年春节,又有近100名村民将联名感谢信作为新年礼物送给了他,恳请他继续留下来。

留下来和大家一起,把和谐村建设得更好,让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不仅是村民的期盼,也是赵建成始终不变的初心。如今,在赵建成的带领下,和谐村的贫困户脱贫了、群众致富了,和谐村的路更宽了,灯更明了,村民们无不为家园的变化点赞称颂。“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赵建成说。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曹利敏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2021/03/06/90692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