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魏龙元:昭山踏冬

来源:红网 作者:魏龙元 编辑:黄滔-湘潭站 2021-11-24 15:34:13
时刻新闻
—分享—

贺文胜/摄

昭山踏冬

文/魏龙元

到昭山踏冬访古,完全是临时起意。

三十天不长也不短,转眼间,在毛泽东文学院研修就要结业了。同学们来自三湘四水和天山南北,因为对文学的爱好和追求,大家在毛院相识聚,是难得的缘分,每个人都很珍惜。结业后,大家都会回归生活旧轨道,有的人也许一辈子难见一面。离院前一天正值立冬,也是周日,学院没课。我想利用这难得的空闲,组织“锲而不舍”第二小组和朱敏的“五光十色”第五小组全体成员搞一次野处踏冬活动,将文学话题和同学情从毛院延伸到室外。

哪里合适呢?去的地方环境要秀丽幽雅,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又不能太远。我打开腾讯地图刷寻附近景点,“昭山风景区”跳到了最前行。几天前,常德美女作家舒金辉曾提及过它。她说,昭山步步皆景,遗址、古道、古寺、古碑刻、古树,随处可见,人文底蕴也十分深厚,楚国上柱国玄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北宋太尉刘锜、南宋理学家张栻、女革命家秋瑾烈士、“民国第一”宋氏家族等均与之有交集,值得一游。

再问“度娘”,方知昭山傍倚湘江东岸,地处长沙、湘潭、株洲三市之交,它的来历有三个版本。周昭说,相传西周时期,周昭王南巡荆楚,曾在昭山盘桓多日,并殁于此处而得名。楚昭说,据史记载,楚昭王熊壬南巡游览昭山后,在湘水渡江时获“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为能获焉”之萍实后,认为这是他复国之吉兆,便把获实之地命名为昭山。马山说,清康熙刊《湘潭县志》载,马山在县东三十里,截江而起,恢立万仞,仰抱湘流,森秀如画,盖邑之华表山也。因其下有昭潭,故名。昭山的来历,众说纷坛,真相究竟是什么,没人能说清。不管它源于何处,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的一幅《山市晴岚图》,曾让昭山声名大震,倒是千真万确的存在。这也从侧面说明,它素来是自然和人文名胜地,朝朝代代吸引着游人登山揽胜。

“湘有昭山,客子不乐远游”。就去昭山!不远不近,一小时车程。

早餐后,“锲而不舍”和“五光十色”两小组17人,以及临时受邀的李荔、张立江和李艳阳3位新疆作家同学,分乘四辆小车,冒着寒风细雨,从毛院兴致勃勃出发。

车至昭山脚下时,天空愈发阴沉,山风寒雨让人瑟瑟发抖。这时我发现,女同学们都自备了雨具,我等几名男同学两手空空。我四处寻找雨具,因景区偏僻且逢寒雨天,偌大的景区入口空荡荡,仅停车场旁有一个三轮车零食小摊。我问守摊大姐是否有雨伞卖,大姐笑着说没有,只有一把自用的旧伞,若不嫌弃可借给我,中午收摊前归还就行。她边说边从一堆零食中翻出一把旧破小花伞,递给我。我求之不得,哪敢嫌弃,一边表示感谢,一边郑重承诺一定按时归还。大姐如此爽快大方,对我这个陌生人这般信任,一股暖流顿时涌遍全身。还没登山,我已感受到了昭山风景的美丽。

上山的古蹬道是一条整齐干净的麻石路。两旁的乔木灌丛,经过深秋的熏染沉淀,五彩斑斓。雨经树叶滑落在地上,滴答成清脆的音符,风穿松针荡漾在密林中,哼唱起悦耳的乐曲。掩映在树荫里的层层麻石阶梯,蜿蜒抬升,如一条幽静的时空隧道,将我们一步步引上山巅。石路湿滑,但不影响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激情,大家相互提醒、扶携,一路欢笑而上直奔主峰,心里暖暖地。特别是爬到半山腰时,雨越下越大,女同学主动邀请没伞的男同学共担风雨。大雨淋湿了她们的秀发,寒风吹乱了她们的花裙,她们不在乎,在乎的是同学间的那份纯真感情。

翻过36道弯,跨登2000多级台阶,一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对联将我们诱入神韵古朴的寺庙门前。细雨浓雾缭绕中,倚着寺庙前栏杆俯瞰,看不到湘江,望不到衡山,山下的水面是蒙胧的,不见波光叠影,远处也灰蒙蒙一片,不见云卷云舒。那些令人神往的屏风夕照、拓岭丹霞、狮子啸月、石港远帆、山市青岚等,成了想象的风景。错的时间来到对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然而,从寺庙里飘散出的淡淡香烛味,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内心的小小遗憾。

错过寺外风景,我们转入寺内。也许天气原因,寺庙里没有游客,空荡荡的,几缕瘦小的檀香烟,寂寞的在宫殿飘散,给人以一种幽静清雅之感。据传玄帝初来时,来寺庙闲游的不多,上香朝拜的更少,但他不在意,善待每位游客,用和熙的春风让人心情舒畅,以后的僧人也传承了他的衣钵。我们风风火火闯入,打破了寺庙的宁静。寺庙僧人绝没想到,这样风雨交加的立冬天,会有人造访,而且是一群人。当时,主殿大堂的团蒲上,一名僧人正在打坐念经。我们嘻嘻哈哈闯入,他没有责怪我们惊扰了他的修行,而是迅速起身,十分热情的双手合十,向我们问好,引领我们参观,脸上始终洋溢着慈爱喜悦的笑容。

僧人的言行无声的感染了我们。接下来,无论是朝拜还是留影,大家不再高声言笑,生怕亵渎了清净的佛门。环境能改变人,在这里,无论心情多么坏,僧人的和善,寺庙的空灵,都令人杂念顿消,心旷神怡。我们也一样。

从古寺出来,已近正午,大家选择后山较平坦的水泥路下山。近山脚处,树林中掩映着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等几建筑,做旧的飞檐翘角,仿古的护栏窗牖,千律一篇的菩萨,别无新意,大家在殿外稍作逗留,拍了一张合影便出山。

因天气和时间原因,我们无法一一涉足山上所有景点,也没有领略到“山市晴岚”那“蜃楼曾诧海门东,此处奇峰便不同”的神韵,但已足够了。因为,我们在古蹬道上,穿梭了一回时空,在千年古禅寺里,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我想,这也是大多数游客来登昭山的初衷。至于昭潭、仰天湖公园、乡村记忆馆、刘锜故居遗址、伟人亭、奎星楼、昭山古碑、天然“龙洞”等景点,以及历代先贤的题咏墨宝和神话传说,权当给下一次留悬念。

下山途中,大家仍恋恋不舍,一步一回头。此时,雨停了,刚入冬的风在恣意凌乱着,虽不太凛冽,吹在脸上,仍给人一种寒意的快感。这种快感正切合登山归来余意末了的心境。层叠的山峦,沧桑的古蹬道,雨滴阔叶的音符,风奏松针的乐曲,净化心灵的古寺,所有人的思绪还在山上放飞。

我有心事,步子比同学们明显加快。一时玩得忘乎所以,下山才记起借的雨伞没还。我曾承诺大姐一定按时归还,现时过下午一点,不知大姐是否收摊回家。我于她,是完全陌生的,我欠她一个承诺。我不能让她的热情被寒风吹进冰窖,也无意沾污昭山这座千古名山的英名。

还好,当我匆匆赶到停车场时,小摊还在原地。寒风凌乱的遮雨伞下,大姐时不时的向景区出口处张望。我知道,她在等人,等我。可当我向她表达迟到的歉意时,她却笑着说没关系,不着急。那一刻,我发现她比景区巨型宣传画上的旅游形象大使,还要美一千倍。

回毛院的路上,大家兴犹未尽,纷纷翻看手机中的照片和视频,回味那定格的个个精彩瞬间,交流登山途中的快乐点滴。我却在想,无论什么样的名山大川,独特的自然景观固然重要,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如同一个人徒有光鲜华丽的外表,没有内在有温度的灵魂,给人的感觉必定索然无味。

立冬天登昭山,我体验了古蹬道的刺激,接受了清幽禅寺的洗礼,满足了登高望远的征服欲,感受最深的是昭山的人情之美。开寺玄帝的一视同仁,古寺僧人的慈爱热情,守摊大姐的无私信任,同学们之间的友好情谊,这才是昭山应有的灵魂。

昭山,此次踏冬之旅没有虚行,明天的立冬天,我还会来。

魏龙元,东安县人,在警营码字谋生,爱好文学创作,市作协会员、县文联常务委员,湖南省第二十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作品偶尔散见于期刊及报纸副刊。

来源:红网

作者:魏龙元

编辑:黄滔-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2021/11/24/104520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