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Vlog·诗中那抹红|“红色记忆宝库”见证湖湘风云与过往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王嫣 任晔 张盟 编辑:刘放明 2022-01-01 12:34:3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如诗人般浪漫,却又似钢铁般坚韧,红色热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壮的诗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湖南,中国革命的主要发源地和策源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这片红色的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红网带您从那些或美、或凄却从未放弃信念和理想的诗词中,去感受那段从血与火中淬炼出的红色山河。

红网时刻记者 陈珉颖 王嫣 任晔 张盟 长沙报道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1961年,几位湖南的老友周世钊、李达、乐天宇等给毛泽东寄来富有家乡特色的土产、文物,还有各人吟咏家乡的诗歌,这不但让毛泽东感到友情的温暖,还触动他对故乡的怀念,于是毛泽东提笔写下了他晚年的最美诗篇《七律·答友人》。

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数不胜数的动人故事,让湖南这片红色热土拥有着不竭的动力。湖南省档案馆中珍藏的那些宝贵档案、图片以及音视频资料,就是对这片热土最好的记录和最生动的讲述。

《湘江评论》创刊号。

《湘江评论》创刊号是湖南省档案馆保存的最珍贵的档案之一。

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毛泽东在创刊宣言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从此,《湘江评论》成为五四运动期间,影响力最大的报刊之一,使昂扬澎湃的新思潮激荡在了湘江两岸。

在新思潮的引导下,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怀揣远大抱负与理想的知识青年,逐渐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把马克思主义与湖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开展革命活动。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党的一大提出,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加强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毛泽东出席一大后,两次到安源路矿调查,敏锐地意识到这里可能是工人运动很快发动起来的地方。

1922年9月14日,轰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这是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壮举,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在湖南省档案馆里,就存放着一份和这段历史有关的物件——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它记录着当时工人们辛勤劳作,努力学习的日日夜夜,更见证着共产党人励志改变世界,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档案是记忆的载体,是传承过去、记录现在和联系未来的桥梁。在湖南省档案馆里,保存着两份弥足珍贵的档案,它记录着时代的风云与过往。

湖南临时省政府布告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告。

1949年8月,湖南临时省政府布告发布,组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临时过渡政权。新中国成立后,省内形式逐步稳定。1950年4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告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正式宣告湖南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诞生。

在湖南省档案馆里,像这样记录着湖南历史的档案还有许多。这些泛黄的档案,鲜活的照片,记录着真实的历史,让我们走进了历史的深处。目前湖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总量达136余万卷(件),其中红色档案资源丰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红色记忆宝库”。

岁月无声,档案有痕,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红色档案,是镌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历史凭证,是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最生动的教材。保护好红色资源,讲述好红色故事,才能让精神力量得到传承,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陈珉颖 王嫣 任晔 张盟

编辑:刘放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2022/01/01/107031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