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苦瓜”夫妻,如今过上了甜蜜生活。
黄国文正在菜地忙活。
合作社农户采摘挂满枝头苦瓜,喜上眉梢。
种植基地里,一个个色泽嫩白、手腕般大小的苦瓜挂满了枝头。
将新鲜的苦瓜切片、焯水、晾晒,再拌进紫苏、食盐等佐料加工成苦瓜皮。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陈娟 易阳思 吴湛 伍彦羽 湘潭报道
苦瓜清热解毒,是消暑的一道好菜,加工后的苦瓜皮对人体益处颇多。在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双泉村,昔日的贫困户黄国文,不仅自己通过发展“苦瓜”加工产业实现脱贫,还成立湘潭鹏程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起一过上了“甜日子”。
命运多牟,成村里贫困户
2009年以前,黄国文和妻子在村口开了家商店,兼顾种责任田、喂猪,每年经济收入还算可观,日子其乐融融。
但从2009年年中开始,妻子杨永辉身体状况逐渐变差,被确诊为慢性精神病,先后3次住院治疗,一家平静的生活因此被打乱。
为全力以赴照顾妻子,黄国文放弃了年收入有数万元的商店。恰在这时,家里的房子因修高速公路被征收,便带着妻女到数公里外的鹤岭镇街上租房子住,一切生活开支全靠“吃老本”。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黄国文又被查出结肠癌,动了手术,花费7万多元。家中微薄的积蓄及有限的征拆补偿款经不起如此折腾,很快就所剩无几。两个女儿还在上学,家里早已不堪重负。
2014年,黄国文被列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都沦为贫困户了,我迫切地想改变这个状况。当时,所在的原响塘镇一带有手工加工酸栆片、苦瓜皮的传统习俗。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我也萌生了通过农产品加工发展特色产业的想法。”他说。
目光锁定苦瓜,开启种植致富之路
确定了大概的脱贫思路后,种什么,加工什么,其实黄国文自己心里也没把握。
在黄国文一筹莫展的时候,2015年,当时的结对帮扶责任人,雨湖区民政局干部周瑾谦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多次登门拜访省市农业专家咨询,最终经过讨论商量,敲定种植苦瓜。因为苦瓜易种植,生命力强,好打理,抗病性强,产量高,结果期长,市场也比较畅销,如果滞销,还可以制成苦瓜皮卖。
找准产业后,启动资金、种植技术、销售渠道这些都是难题。随后,周谨谦又帮忙联系了优质高产的苦瓜种子,并筹措4000元钱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又与雨湖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尚勇蔬菜基地负责人唐光强联系,希望能提供技术指导。周谨谦还动员单位同事、亲戚朋友等帮助购买农产品。在如此贴心周到的帮扶下,黄国文开启了种植致富之路。
2015年,是黄国文种植苦瓜的第一年,家庭人均收入就达到近4000元,依托“苦瓜”产业,黄国文一家顺利脱贫。这更坚定了他自力更生、种植蔬菜的决心。
接下来几年,在帮扶人员、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黄国文在种植苦瓜的同时不断扩大种植种类和面积。
成立合作社,带领其他村民一起奔小康
种植、加工慢慢有了起色,日子慢慢宽裕了,黄国文开始感觉人手不够,单靠自己也做不出什么名堂,就琢磨着怎么把产业做大,想着是不是组织附近的贫困户一起成立合作社。2019年初,他打定主意想把自家“小菜园”变成“大基地”。
本地苦瓜卖4块多一公斤,但外地苦瓜只卖几毛钱。新鲜苦瓜销量不好、利润不大,黄国文便决定加工成苦瓜皮,这样效益就会好很多。苦瓜皮有辣味、甘草味等多种口味,有瓶装也有袋装,应该会销路不错。
于是,说干就干,黄国文带着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士成立了湘潭程鹏种植种养合作社。
湘潭程鹏种养专业合作社以农产品加工业和蔬菜产业为主,采取“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运作模式,合作社驻地双泉村辽子组距离湘潭市城区只有12公里,交通便利。2019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万元,种植苦瓜、南瓜、玉米、水稻等共计面积70余亩,同时开展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在各级农委和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社员从成立初的5户,迅速发展到15户,成员覆盖2个行政村,由于全部采用了标准化生产和高效节水技术,每亩可增收500元,对周边的农户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不少农民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迈向了小康,“出门打工不如在家种菜”已成为当地农民的口头禅。
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湘潭程鹏种养专业合作社规模更大了,生产种类变多了,销售渠道也更宽了。2021年,光蔬菜水稻总产量就有300吨,年产值达20万元。2021年,湘潭程鹏种养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湘潭市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回想起脱贫的历程,黄国文很有感慨:“我2014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就实现了脱贫,现在还能带动村民一起勤劳致富,这段经历让我学会感恩,现在日子好了,我很满足,很想回报社会,回报曾经关心我的人。接下来,我准备继续发展壮大产业,把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做好事做好人,带着合作社的成员全面致富奔小康。”
来源:红网湘潭站
作者:陈娟 易阳思 吴湛 伍彦羽
编辑:楚湟-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