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湘潭农商银行的成立,打响了湖南省城区农村信用联社合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枪”。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昂首奋进,十年蝶变腾飞,湘潭农商银行的十年转型发展不一般!面对当前宏观经济新形势,湘潭农商银行将如何立足自身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为稳住经济大盘积极贡献力量?就此,湘潭日报社记者专访了湘潭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锴。
记者:湘潭农商银行这十年来是怎样支持湘潭区域经济发展的?
张锴:湘潭农商银行挂牌成立虽只有十年,但其前身湘潭农信却已有七十年的历史。湘潭农信诞生于岁月峥嵘的过去,湘潭农商银行创造于日新月异的当下,从农信社到农商行,虽历经风云变化,但为民服务的初心一脉相承。十年来,我们始终怀揣服务“三农”的深厚情怀,始终坚持“立足本土、支农支小支实”的市场定位,构建了金融服务湘潭区域经济发展“3+3+3”工作体系。突出“三个延伸”:通过优化网点布局,下沉服务重心,加大对城市新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布局力度。在市民之家金融服务区设立专窗,在29个村(社区)设立“福祥e站”,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应用“互联网+金融”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将福祥·税融通、福祥·支小信用贷等6款产品嵌入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信易云),实现了网点覆盖范围、便民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渠道的“三个延伸”。实施“三大行动”:以普惠金融走访、重点名单对接和金融服务提效三大行动为抓手,将优质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自行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5.78万户,采集信息4.66万户,评级授信2.74万户、21.37亿元,完成了97个村(社区)整村授信工作;对接辖内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产业链、纳税信用ABM等级小微企业、“纾困增效”企业等重点名单企业62户,发放贷款1.69亿元;通过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按照限时办结的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赢得客户青睐。推进“三项创新”:聚焦企业关切,创新对接方式。持续深化政银合作,与岳塘区和雨湖区签订乡村振兴合作协议,与雨湖高新区和九华综保区签订合作协议,积极为园区企业纾困增效;聚焦企业需求,创新信贷产品。先后推出“创业贴息贷”“知识价值信用贷”“融医贷”等个性化产品和“福祥·金e贷”“惠农快贷”等纯线上信贷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聚焦企业发展,创新担保方式。与湖南省农担和市企业融资担保合作,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
记者问:面对当前稳增长、促发展的总体要求,湘潭农商银行如何结合湘潭实际,服务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大盘?
张锴: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导致风险挑战增多,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稳增长、促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注册在地方、发展在地方、贡献在地方的本土金融机构,湘潭农商银行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国之大者”落实为“行之要务”,行党委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一系列工作意见,推动落实落细服务稳经济大盘工作。一是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我行切实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持续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全力培育市场主体。截至6月末,我行制造业、民营企业、绿色信贷、科创型小微企业贷款等重点领域贷款较年初分别净增3.19亿元、5.36亿元、1.3亿元、1.81亿元,新增首贷户458户。二是拓宽金融服务广度。通过做精做实农户、商户、小微实体企业的信息采集、对接走访、评级授信,不断提高普惠类贷款占比。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较年初净增1076户,贷款余额达32.49亿元,涉农贷款余额62.35亿元。三是延展金融服务深度。作为湘潭市首批“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合作银行,我们创新了“财政+金融”模式,从企业的资信状况、交易数据、资金流向、供应链等多个维度,重新构建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全景式授信模式,40天内对接企业297户,发放贷款42户、1.42亿元。
记者:由于成本上升、阶段性停产等原因,当前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境,请问湘潭农商银行有哪些精准措施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题呢?
张锴:我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揽子稳企纾困政策要求,立足市场主体需求,充分发挥政策、渠道、服务等优势,多举措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题。一是政策先行,用真心实意为市场主体融资打通“堵点”。今年推出了12条金融纾困举措,重点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主等群体,专设信贷资金14亿元,在金融资源配置上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开展“一对一”走访活动,摸清市场主体“急难愁盼”,在产品设计上为市场主体“量体裁衣”;打破传统唯“抵押物”论,开展担保方式创新,破解企业“成长烦恼”,在融资方式上为市场主体“灵活创新”;实施首贷提升工程,适度放宽融资条件,在融资成本上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目前,我行针对高新科技型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为4.9%,与市人社局共同推出的“创业贴息贷”实际年利率仅为2.2%。二是担当支撑,用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融资消除“痛点”。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为其“减负”,累计延期还本94户、18.58亿元;对房企贷款不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加大流动性贷款的支持力度,稳定建筑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推行减费让利和无还本续贷为市场主体“输血供养”,切实缓解融资压力,今年以来办理无还本续贷2742户、41.86亿元,累计减费让利1778万元。三是优化流程,用真抓实干为市场主体融资解决“难点”。提高办贷效率,原则上存量贷款续贷1天到位,新增贷款3天到位,需经总行审批的不超过5天。创新办贷方式,针对疫情无法及时来网点办理续贷手续的情况,探索线上面签方式,以实现快速审批、快速放款。专设绿色通道,建立工作督导机制,切实提升客户体验。
记者:十年是一个里程碑,回顾过去,湘潭农商银行创造了哪些成绩?展望未来,湘潭农商银行将怎样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张锴:作为湖南省首家市级农商银行——湘潭农商银行成立十年来,认真落实省联社和湘潭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各项监管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推动全行改革经营和管理服务,各项工作实现了多个从“0”到“1”的突破。十年砥砺前行,规模不断扩大。我行资产规模从61.49亿元增长至216.07亿元,增长近3.5倍;存款规模从52.08亿元增长至182.92亿元,增长逾3.5倍;贷款规模从35.90亿元增长至151.60亿元,增长逾4.2倍;信贷客户数增长7.5倍,累计缴纳各项税收12.05亿元。发展模式日益成熟,发起设立了攸县、衡山、洞口、新宁、宁远5家村镇银行,实现了跨区域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5家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近20亿元。十载春华秋实,初心从未改变。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累计发放脱贫小额贷款1191户、2450.66万元;走访慰问贫困户112人次,提供慰问物资52.25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累计向湘潭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400万元;参与湘潭市慈善总会捐赠活动,累计捐赠56.27万元;携手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累计捐款53万元;对口帮扶湘潭县青山桥镇四境村,累计投入资金37.8万元。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标杆银行”“助学模范单位”“抗洪抢险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作为总部设在湘潭的唯一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湘潭农商银行的发展与地方发展相伴而行。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公司治理、业务经营、风险管控、合规内控等能力,创造更多个从“1”到“N”的跨越。明确战略定位,培育特色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助力本地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深耕本地市场,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让金融资源更多地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突出顶层设计,聚焦主责主业,以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提升普惠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我们将以“闯”的精神挑重担,以“创”的劲头开新局,以“干”的作风求实效,成为服务本地经济发展和满足“三农”、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的中坚力量,在实现现代化新湘潭建设中奋发有为。
来源:湘潭日报
作者:成青 李瑶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