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聚才湘潭 价值莲城”人才强市战略
奋力在“五区”建设中走在前、当主力
湘潭市委书记刘志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人才工作指明了清晰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以来,湘潭市以“十大人才行动”为抓手,打出强改革、重创新、优生态组合拳,全市人才总量进一步提升,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作用进一步彰显,人才“引育留用”新机制荣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实施“聚才湘潭 价值莲城”人才强市战略,弘扬“三牛”精神、大干快干抓紧干拼命干,奋力在人才强省“五区”建设中走在前、当主力,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湘潭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建设一流创新人才汇集区上走在前、当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紧紧围绕打造中部科创发展示范区,着力培引一流科技创新人才,让创新要素、智力资源竞相涌入湘潭。做优科创平台吸附人才。建强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湖南先进传感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充分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作用,强化集聚效应、带动功能,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育科创队伍扩容人才。迭代升级创新创业扶持计划,靶向引进携带技术、项目、资金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机制,支持其在科技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依托科创走廊汇聚人才。把湘江西岸科创走廊作为汇聚创新人才主阵地,布局一批与产业链相配套的重点实验室,吸引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智库和创新型企业,对接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在建设产才融合发展样板区上走在前、当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施科技强市战略,突出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以人才链建链强链补链带动产业链巩固延伸拓展。扩大产业高端人才增量。紧扣新能源和汽车制造、精品钢材及新材料等12条新兴优势产业链,把准产业高精尖人才需求,科学编制人才地图和技术需求清单,实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广揽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创新团队。发挥工程技术人才作用。加强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培养新一代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等高端人才。开展“匠育良才”——艾爱国技能传帮带等活动,强化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攻关、革新、传承中的引领作用。壮大优秀企业家队伍。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加强领军型、成长型企业家培育,注重增强资本运作、风险管控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更多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在建设人才综合政策改革先行区上走在前、当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落实好“1+23”人才新政,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激励上做“加法”,促进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优化市场运作机制。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将湘潭人才集团打造成为服务湘潭、辐射周边的人才信息、人才供给、人才金融、人才产业、人才服务综合性服务平台。要聚焦高端产业人才、高端研发人才、专精特新技术,通过精准猎聘、设立研发飞地等方式引才引智,不断增强人才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旋转门”机制,鼓励人才携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湘潭转化。改进人才评价制度。推行“行内评人才”“人才评人才”“市场评人才”,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
在建设人才自主培养引领区上走在前、当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加注重人才自主培养”。充分发挥湘潭12所高校、23所职校、104家国省科研机构等优势,加大自主培养力度,打造人才辈出的高地。依托科教资源培养人才。实施教育强市战略,聚焦重点学科和优势专业,“定向式”精准培,“订单式”精准育,“常态化”接续培,提高毕业生来潭留潭率。推进大学生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行动,构建高新园区、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四高联动”机制。大力推动职业院校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堂搬到生产线旁,培养更多能工巧匠。立足基层一线培养人才。加大定向培养、评价、使用等政策激励力度,把基层锻炼服务、创新创业成效作为重要依据,推动人才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基层一线淬火成钢。聚焦银发群体培养人才。挖掘利用好5万余人的银发人才信息库,组建科技顾问团、帮扶团,支持银发人才参与科技攻关、创新创业。发挥好离退休人才专家、科技工作者在人才培养上的传帮带作用,让更多青年才俊接续传承、迸涌而出。
在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区上走在前、当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聚焦人才所思所盼,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母亲式”服务体系,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优化暖心贴心的服务关怀。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人才诉求常态收集办理机制,千方百计解决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障、家属就业等难题。厚植包容友好的优良生态。完善政策措施,尊重人才个体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着力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打造互融互通的协同格局。抢抓“一圈一强”机遇,完善长株潭区域人才引育联动、培养合作、联评互认等机制,促进人才资源区域流通,加快形成共建共享、协同高效的良好格局。
来源:红星云
作者:
编辑:楚湟-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