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民网 | 柳桥村的“加速度” 看湘潭市村级集体经济如何转型突围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吴珊 鲁婷 编辑:楚湟-湘潭站 2023-06-14 10:21:57
时刻新闻
—分享—

立夏时节,走进湘潭县中路铺镇柳桥村,看见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农忙景象。这里的农田不似一般丘陵地区的水田,放眼望去,成片的农田广袤无垠,崭新的大棚排列整齐。作为湘潭市唯一整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明星村”,这里的“乡村振兴图”不仅挂在了墙上,更是落在了实处。

几年前,柳桥村还只是一个无序种养、经济效益低下的村,很多青壮年离开故土外出打工,村里的土地荒废了不少。2018年以后,柳桥村大力发展产业基地,村民收入不断增加,202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50万元。

从分散种植到土地集中流转,从靠天吃饭到振兴产业,柳桥村像一台加满油的车辆,不断加速冲刺,一步一步转型突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柳桥品牌”。

扩大机械化种植,走规模农业道路——挂挡!跳出“舒适圈”

“5月天气晴好稳定,也正是给高粱苗第二轮施肥的好时机。”柳桥村党委书记曹铁光站在田埂上介绍。他刚刚干完农活,脚上的靴子还沾满了泥土,泥星子溅到了背心上。

“今年可否试种一批大籽花生?玉米和大豆的套种要坚持下去……”湘潭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技师赵修忠带着团队又到了柳桥村,已经是老熟人的他们并没有寒暄,站在田间地头,直奔主题,探讨今后一段时间产业调整的规划。

2018年,省政府下发文件,决定在长株潭地区实行种植结构调整,柳桥村被选为湘潭市唯一整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全村6645亩耕地的种植结构须在3年内调整到位。

“村集体经济不发展,村民口袋里没钱,那乡村振兴就是空谈。”作为村党委书记,这个消息让曹铁光兴奋不已。他说,自己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多年扎根农村,他的思路很务实,村民要致富,“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必须发展产业!

柳桥村适合什么产业?如何避免形象工程?怎样让村民真正得实惠?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曹铁光。

2018年,土地集中流转让柳桥村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实现全村6645亩土地的集中流转并非易事。起初,曹铁光遭到了不少质疑。尽管当时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耕地抛荒的情况时有发生,但让祖祖辈辈与土地打交道的村民放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还是有很多疑惑。

“不种田吃什么?”“以后这地到底归谁?”有问题就一一解答,曹铁光带着党员干部们挨家挨户上门劝说、讲解政策,仅23天,曹铁光以每亩400元的价格将全村6445亩水田一次性流转到位,统一纳入柳桥村土地股份制合作社管理,再因地制宜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没有经验可循,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考察和论证,适合柳桥村的产业布局逐步铺开,流转来的土地分为三大片区,南冲片区适宜种植夏橙,傩塘片区种植的小籽花生久负盛名,柳桥片区地势低洼可以种莲、养殖小龙虾和鱼。2018年,柳桥村逐步打造了夏橙、小籽花生、中药材、黄瓜等特色种植产业群。

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提速!蹚出致富路

不下地种田,村民们的收入从哪来?这也是土地流转之初,曹铁光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曹铁光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柳桥村实行土地集中流转之后,光是全村6445亩水田的流转经费每年就可达260多万元,这笔钱雷打不动地进了村民们的口袋。若村民们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收入则更高。此外,村里的产业基地需要大量用工,村民们无需外出,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如今,柳桥村每年所发工资数额达380多万元,每名村民平均每年可赚到2万元工资。“盘子”定下后,柳桥村根据片区特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公司负责提供种苗、技术,负责销售,村集体和村民组建合作社参股共同经营,发展产业。

“当时大家积极性高,全村有20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进来,还吸引10余名在外打拼的能人回乡发展。”曹铁光说,2000亩夏橙、800亩小籽花生、100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柳桥村开启了全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湖南中科康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新引进的农业经营主体。去年,他们在柳桥村租下的土地用来栽种大棚黄瓜。根据农技专家的指导,今年的夏橙与黄瓜套种,已经迎来了新一轮的丰收。“我们与柳桥村签订了20年的合同,村里不仅土地集中,还有着先进的投资理念与服务,能为我们提供场地、水电以及用工,十分便利。”负责人刘波介绍,今年3月下种的大棚黄瓜已经丰收,亩产可达5000公斤。因为产量高、品质好,这一批黄瓜早已被预定。今年6月15日左右,公司在柳桥村试种的2000亩辣椒也将迎来第一批采摘。“两边最高用工可达400人,在柳桥村投资,我们算是看准了!”刘波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20年,80万元;2021年,100万元;2022年,150万元。曹铁光测算着今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200万元。

产业兴才能留住乡愁,前景好才能吸引年轻人返乡——冲刺!转型创品牌村

集体经济上去了,如何才能吸引年轻人,留住乡愁?精神上的富足要与物质同步。

土地集中流转,机械化生产减轻了农作的劳累负担,一起下地干活又再次凝聚了人心。农忙时,村里留守的老人、残疾人或是低保户,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来了,人人都愿意出这份力。

柳桥村小兰组的唐争孝父母都已年过七旬,得知二老都到村里务工,在外打工的唐争孝担心父母身体吃不消,赶忙打电话给曹铁光,让他帮忙劝二老放弃工作,在家中安心养老。没想到,老人头天被劝回了家,第二天又到村里参加劳动。这下可让唐争孝傻了眼,他赶紧回家劝父母,结果看到父母的精气神比之前好得多。两位老人还反过头劝说儿子让他们继续干,“你平时不在家,我们好孤独,现在不仅有活干,有钱挣,还有人说说笑笑,顺带锻炼了身体,我们好得很!”看到眼前的一切,唐争孝真正放了心,到处跟人说村里的变化大、政策好。“给乡亲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大伙才愿意跟你干。”

曹铁光的“野心”不止于此。产业兴起了、村民富裕了、建设跟上了,柳桥村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投资入股。

今年32岁的曹帅原本在外从事运输行业。看到家乡形势大好,于是返乡创业。现在,曹帅把农家乐办得风生水起,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游玩;从温州回乡创业的丁冰、张萍夫妇,把直播带货植入了“家庭农场”中,每天线上线下销售的蔬菜供不应求。

“乡村振兴离不开年轻人,有了他们就有了未来。”曹铁光说,如今的柳桥村已经摆脱了传统耕种的模式,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田间学校等项目都在建设中,并初见成效。村里有20多名年轻人入股了村集体产业。

未来的柳桥村将形成品牌效应,继续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不断激发乡村活力,打造现代化、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柳桥特色。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吴珊 鲁婷

编辑:楚湟-湘潭站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t.rednet.cn/content/646740/58/1275658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