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控转向医疗救治。在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下,湘潭市中医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牢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宗旨,充分发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抗疫优势,救死扶伤,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为此特进行系列报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以来,疫情防控工作出现了新形势、新任务。连日来,湘潭市中医医院急诊、发热门诊、内科等科室患者就诊量急剧增加,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住院需求迅猛增加,危急重症患者增多,医疗救治任务十分繁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湘潭市名中医、市中医医院大内科主任、内科主任医师李琳以深厚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带领中医内科团队充分发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作用,以仁心仁术加拼命三郎的奋斗精神,全力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李琳:调整方案中医战新冠病毒显奇效
李琳是湘潭市医卫名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医抗疫有很多优势。作为国医大师刘志明先生的弟子,对于目前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她按照刘志明大师的分析和指导,根据病毒变异和季节的不同,将原来的新冠防治中医方及时进行了调整。“这次患者普遍存在畏寒怕冷、头疼、关节痛、乏力等症状,我们辨证施治,从原来的清热、利湿等治疗改为以散寒解表、和解清里等为主的治疗,帮助患者渡过难关。”
一名年逾七旬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入院时呼吸急促、痰多,血氧饱和度降到了40%,生命垂危。李琳和科室主任一起立即安排医护人员给患者上无创呼吸机,同时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和情志调节,让他配合呼吸机进行有效呼吸,老人血氧饱和度上升到80%以上,生命体征回归平稳。
在紧张的医疗救治中,很多医护人员遭到奥密克戎病毒攻击,李琳也不例外。去年底,在病毒的侵蚀下她脸色蜡黄、身心疲乏,但仍在做足防护的前提下,不厌其烦解答病友疑虑;工作时间她坚持查房、看病、统筹安排科室工作……“关键时期,患者最需要的就是我们医生,只要还能坚持,我们就绝不能退缩。”李琳说。
白衣战士:救死扶伤,没时间当病人
从2022年12月起,医院内科患者骤然增多,市中医医院在原有3个内科病房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两个内科病房,同时大内科还包括了急诊和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加了数倍,科室很多医护人员也生病了。但是,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支敢打硬仗的内科团队仍在咬牙坚持。
心脑血管科主任邓昭文,元旦期间出现发热、无力等症状。本想利用元旦假期休息一天的他,由于病患的需要,邓昭文从家里拖着沉重的身体又回到病房,科室需要他的地方太多了。
一名96岁的老人因病情发展迅速,入院第二天出现了呼之不应,血压、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的危急状况。邓昭文当机立断,安排科室人员给老人进行抗感染、高流量给氧等治疗,同时给患者上无创呼吸机,保持俯卧位、侧卧位通气,进行中药调治等,几天后,老人感到舒服很多,感慨地说:“出院时我要敲锣打鼓感谢市中医院”。
内科病房调整后,老年病科及中医经典科主任、主任医师王瑛24小时值守在病房,密切关注患者情况;老年病科罗彬临危受命任内五科主任,他立即投入紧张的救治工作;呼吸内科主任彭朝霞、责任主治医师朱华丹等为救治患者,累得几乎虚脱;90后医生周炯高热却未休息一天……白衣战士们以他们的专业和坚韧,践行着救死扶伤的崇高誓言。
“李琳和她率领的内科团队,也是我院其他科室众多医护人员工作的一个缩影。”市中医医院负责人说,“很多医护人员‘没时间生病’全力投入医疗护理的感人情景比比皆是。”“医院对医务人员非常关爱,采取许多措施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和自己的症状,相信全院同心协力,抗击疫情后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李琳坚定地说。
来源:湘潭市中医医院
编辑:凌雨晴-湘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