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回书一封劝诫家人让地三尺,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伤了邻里和睦,这就是耳熟能详的“六尺巷”故事,成为邻里化解矛盾,和谐相处的美谈。但有的时候,邻里双方未必能做到互相理解、主动礼让,这时候,就需要外力的介入,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近日,韶山市韶山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巧用乡贤能人,充实发挥农村基层调解力量,成功化解了一起持续数年的邻里土地权属纠纷,在韶山这片红色土地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六尺巷”故事。
一堵土墙成了邻里间的“心墙”
赵某某与文某某是韶山乡双石村同一屋场的邻居,两家房屋相邻。2022年11月,赵某某申请新建房屋,当年获批拆旧建新,在与文某某房屋相邻的地基施工建设房屋时,文某某认为赵某某新建的房屋侵占了其地基,所建的围墙也阻碍了公共过道通行,两家因此发生争执。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村、乡及有关部门多次进行过调解,但两家因多年积怨,互不退让,甚至出现相互告状,互相诋毁,邻里关系不断恶化,两邻相见成了仇人。一堵小小的土墙从此成了两家多年打不通的“心墙”。
乡贤上门解积怨,“心墙”破除了
为推进此案化解,韶山乡相关部门多次邀请赵氏和文氏有威望的族人和当地知名人士参与调解。调解员在充分了解两家人的性格和家庭情况后,一方面拉家常、讲道理,并多次前往双方家中与当事人见面,进行思想疏导,同时利用晚上的时间,跟双方下班回家的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双方子女各自做好父母的工作,化解父母心中积怨。另一方面,通过讲解家族渊源,引起思想共鸣和情感认同,从一人一家讲到一家一国,从古代“六尺巷”故事讲到现如今的邻里纠纷,逐步引导双方放下成见,消除隔阂。
近日,在乡、村干部及乡贤人士的共同见证下,赵某某和文某某最终打开心结,握手言和,一起持续数年的矛盾纠纷终得以圆满化解。
三尺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邻里之间更应讲究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团结和睦。面对邻里间纠纷,双方应尽量协商解决,共同营造安定和谐礼让的邻里关系。
下一步,韶山市韶山乡按照“N+3”标准,吸纳更多号召力强、威望高的乡贤能人及“革命后代”加入基层调解队伍,将“红色调解”与传统人民调解工作有机融合。同时,根据调解案件数量质量,为调解员发放荣誉积分,进一步激发参与积极性,提升调解公信力,推动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来源:韶山市司法局
作者:袁琦
编辑:杨莉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