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民之家”南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通讯员 谭丰 湘潭报道
在老百姓的眼里,政务服务曾是“跑断腿、磨破嘴”的代名词。但如今,湘潭市用一场“三维革新”,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从“可办”到“好办”,再到“智办”“速办”,政务服务的升级之路,正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近年来,湘潭市政务服务以现代化变革为引领,创新性构建了“增值服务为基,智能科技助力,区域协同破壁”的“三维联动”升级框架,促使政务服务实现从“可办”到“速办”的飞跃式转变。
增值服务:从“办成事”到“办好事”
政务服务如果只停留在“能办”,显然不够。湘潭的答案是:不仅要办,还要办得漂亮。
比如,过去办理ETC,排队、填表、等待激活,没半天搞不定。如今,湘潭政务服务中心的“高速ETC智慧专窗”让这件事缩短到5分钟,月均新增用户50余台,售后问题也能“一窗搞定”。
再比如,农村产权交易曾是“沉睡的资产”,如今通过四级服务网络,土地经营权等9类产权实现线上交易,并提供配套融资、抵押变更等一站式服务,成交额突破2.3亿元,农民手里的“死资源”变成了“活资本”。
湘潭“市民之家”医保业务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办理医保业务。(资料图)
民营企业更是感受到了“保姆式”服务的温度。“亲商直通车”线下体验馆里,政策、金融、法律问题一站式解决,企业难题累计化解1800余件。来自湘潭高新区的企业负责人不禁感慨:“以前找政策像大海捞针,现在政府直接把‘服务套餐’送到门口。”
智能科技: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在数字化浪潮中,湘潭没有止步于“上网”,而是让服务“会思考”。
12345热线升级后,背后是覆盖6884项高频业务、554项政策的智能知识库。系统不仅能回答咨询,还能预警民生热点——哪里的水管爆了、哪项政策咨询激增,数据一清二楚,处置快人一步。
更妙的是智能引导系统,语音识别加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推理,让群众“动动嘴”就能办成事。
“高效办成一件事”一线应答专线依托12345热线成立。
根据数据显示,办事群众平均等待时间缩短65%,高频咨询事项人工咨询量下降41.7%。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期间,全市12345热线共接听市民各类来电2068件,受理群众有效诉求1997件,接通率98.81%,话务服务满意率97.58%。
区域协同:从“本地办”到“无界办”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湘潭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湘潭市政务服务同样积极探索“跨省通办”协同新机制,与泛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和观察员城市的7个省份16座城市建立了“跨省通办”合作关系,实现了191项事项的信息互享、标准互认、服务互通。
在长株潭一体化方面,湘潭推出了200多项长株潭“跨域通办”事项,通过线上远程协同、线下代办帮办等措施,建立了“异地受理,属地办理”的标准化流程,累计办理业务3000余件,减少了群众跑动上万次,区域政务服务的协同效率提升了65%。
“跨域通办”窗口。(资料图)
“以前长株潭医保报销还要先备案,现在医院、药店都可以直接刷脸,真正感受到了三市同城待遇。”工作在长沙、生活在湘潭的王一凡高兴地说。
政务服务的升级,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润物无声的改变。而湘潭的“三维革新”,本质是让政府“多操心”、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接下来,湘潭市数据局将进一步以增值服务优化政务供给,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服务模式革新,以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奋力打造政务服务现代化的先行典范。
未来,这场变革或许会证明:最好的服务,永远是下一站。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谭丰
编辑:刘放明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