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凌雨晴 通讯员 李炜 湘潭报道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农业康养融合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新引擎。近期,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农业康养融合特色班的学员们通过系统学习与实地交流,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将先进理念与技术融入实践,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随着四位学员代表们的感悟与成果分享,感受新时代农人的创新与担当。
打破思维桎梏 探索集体发展新路径
作为金石镇关东村基层两委人员,张林先后参加了农业康养融合特色班、生态农业与文旅融合示范班、农业与创新业态主题交流会等,在培训中深刻体会到土地流转与集体经济的无限可能。
农业康养融合特色班培训现场。
特别是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党支部书记刘天民的合作社运营模式,为他打开了思路。“这种新模式不仅打破了固有的农业发展思维,还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无限可能。”张林说。
如今,张林计划将数字农业技术应用于稻田种植管理,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降低成本。同时融合康养与文旅理念,摸索田园观光与农耕体验项目结合的经营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新赛道。
数字赋能农场 打造智慧康养新品牌
鹅婆山生态农场主要发展旅游采摘、团建、餐饮、露营、民宿等业务,已形成了循环种养模式,在湘潭小有名气。而它的经营者万军微近期频繁参加农业康养融合特色班、数字农业创新与应用交流活动等。通过系统学习和实地交流,他进一步明确了农场升级的方向。
在万军微的计划中,农场升级得分三步走。首先是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实现种养环节的数字化管理,精准调控种养条件,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其次是挖掘循环种养与康养融合的特色,塑造独特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最后是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农场多元业务,吸引更多客源,努力让鹅婆山生态农场成为智慧农业与康养文旅结合的典范。
多元业态融合 开启企业增长新篇章
参加完农业康养融合特色班、农业与文旅融合示范班、农业与创新业态主题交流会等观摩交流学习的赵正良收获颇丰,同时还将培训所学转化为企业经营的实际成果,真正做到了学用贯通。
在农业康养融合领域,赵正良学习到如何将养殖业与康养理念结合,挖掘农产品的健康价值,为公司经营发展开辟了新的业务方向;在农业创新业态观摩交流会上,接触到众多前沿的农业经营模式,借鉴这些经验后,公司准备推出味小班酱鸭定制、会员制服务、认养一头猪等创新业务,以此提高消费者粘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培训期间赵正良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准备一起养殖跑山猪,将学员内部资源链接共享,互为补充,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准备与周边农户合作,发放母猪给农户代养,等母猪生产后,以一定的价格回收猪仔,带动周边农户的增收。
数字农业创新与应用交流活动培训现场。
目前赵正良团队已进军短视频拍摄推广,后续希望通过项目团队的帮扶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进入电商直播平台,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如今,公司年营业额逐步提升,赵正良坦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培训班中所收获的知识与经验,也让我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小庭院大作为 康养经济带动村民共富
作为农业康养融合特色班学员中的女性代表,曾牡的20亩青竹小院通过康养理念的注入焕发新生,打造出了一个集休闲养生、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康养庭院。
种植药用与芳香植物,设计康养步道与休憩设施,后期还将推出香包制作、养生食疗等体验项目,这些从课堂学来的创新举措吸引了大量健康生活爱好者。通过改造后,青竹小院营业额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共同发展康养庭院经济,既提升了经济效益,也为乡村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在帮扶专家的指导下,她逐渐拓宽了营销层面的思路,未来她计划通过微信视频号与抖音打造个人IP,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凸显女性力量,进一步宣传小院经营与助农情怀。
来源:红网
作者:凌雨晴 李炜
编辑:黄滔
本文为湘潭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