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爱为舟 以智为桨——记湖南省先进工作者刘和平

来源:雨湖新闻网 作者:李南曦 编辑:凌雨晴 2025-05-02 08:44:24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江之畔,建元中学的校园内,总能看到一个挺拔的身影迎着晨曦缓步而行,他时而俯身拾起一片落叶,时而驻足凝望教室里伏案晨读的少年。这位在教育沃土深耕三十载的“园丁”,正是刚刚荣获“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建元中学校长刘和平。从教34年,担任基层校长24年,从乡村教师到教育改革的领航者,他用“爱育未来,创新智慧”的校训精神,在基础教育领域书写了一部动人的奋斗史诗。

爱的哲学:让教育回归人性温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像没有阳光的种子永远无法发芽。”刘和平的办公室墙上,挂着手写的《师道箴言》。1991年,19岁的刘和平站上讲台,他领悟到:教育不是机械的“知识搬运”,而是用爱唤醒灵魂的旅程。他说:“内外兼修,始于足下。校长自身过硬,才能赢得教师的尊重、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这也是他从教多年悟出的箴言。

2022年6月,刘和平兼任建元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他将“爱育未来”镌刻成校园的精神图腾。在开学季,他带领教师为新生家庭拍摄“成长纪念照”,用仪式感消解升学焦虑;面对行为偏差的学生,他首创“成长导师制”,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灵摆渡人”。他曾连续一月背烫伤脚的学生上下楼上课、带头担任薄弱班级班主任、在校门口风雨无阻地开展志愿服务。

创新突围:破解教育改革的“哥德巴赫猜想”

在创新发展的大潮中,刘和平始终坚信:“教育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让每个生命找到绽放的土壤。”他带领团队构建的“五维智慧教育模型”,将德、智、体、美、劳融合为“成长基因链”:校园东北角的“智慧农场”里,学生在熟悉的校园里耕种常见药物,在校外一小片土地里辛勤劳作,看作物生长,在劳动中理解生物与数学的奥秘;教学楼顶的“星空观测台”,让地理课化作探索宇宙的诗意之旅;在学校的航空梦想的展厅里,可以操作模型机与全国中小学生一同作战,探索战机奥秘。“我们不是在培养考试机器,而是在播种未来的可能性。”刘和平说。

刘和平先后主持三项国家级课题(含“中央电教馆精品课题”);在《基础教育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湖南教育》《基础教育论坛》等发表论文6篇,出版专著一本(合著),教学经验得到广泛推介。在教育领域硕果累累的他,还获聘为湖南省教师资格考官、湖南省“智趣新课后”教育资源评审专家、湖南省“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包”评审专家。

在金庭学校担任校长期间,2020年《基于PAD的“智慧教室”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案例》获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金庭学校2017、2018、2019连续三年承办湘潭市教育局主办的智慧教学开放展示活动。金庭学校的卓雅课程、智慧课堂建设在全市范围内起引领作用,在湖南、广东、贵州、新疆等省都有辐射作用。

薪火相传:打造教育理想的“理想国”

“校长的高度决定学校的天花板,教师的温度决定教育的生命力。”在教师培养上,刘和平推行“双螺旋发展计划”:一方面建立“教育创新工坊”,邀请高校教授与一线教师共同研发课程;另一方面设立“心灵成长基金”,支持教师参与心理学、艺术疗愈等跨界研修。

他特别注重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每年组织一次青年教师素养大赛,除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级培训以外,以“教学评研一体化”的“四能七环校本研修模式”,引领老师走上专业成长自主发展的道路。心系教育民生,建言化解大班额、数智赋能教育优质均衡、保障师生饮水等都得以解决。多年来行走在乡村、薄弱学校,足迹遍及新疆、贵州、湖南诸多省份三十余所工作室成员校、贫困山区学校,帮助问诊学校课程建设、教师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用智慧和心血践行“公平优质教育”。

尾声 教育麦田的守望者

夕阳为建元中学镀上金边,刘和平保持着每天巡视校园的习惯。于平凡处,谱写教育伟业;于无声处,吟唱树人风采。34年的从教生涯中,刘和平始终以信念为桨、以专业为帆,在教育的海洋中扬帆启航,引领一批批学子乘风破浪,抵达人生理想的彼岸。路过校训石前,他总会停下脚步,轻轻拂去“爱育未来,创新智慧”八字上的浮尘。这位湖南省先进工作者的教育理想,早已超越了一所学校的围墙——他正以爱为舟,以智为桨,载着更多教育同行者驶向“立德树人”的星辰大海。

来源:雨湖新闻网

作者:李南曦

编辑:凌雨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潭站首页